我本就不是一个会写游记的人,仅记录一些零散的片段,感受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智慧。各式各样糅合外来风味的早茶、通风的趟栊门、有排水渠的石路、不影响交通扩大房间又能遮风挡雨的骑楼,这座城市已经有了太多值得记忆和骄傲的地方。
巷子里的生活
厚生里在广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文昌路处处可见这样的巷子,狭小,老旧,却充满老广州的味道:趟垅门、香台、自制的写了自己名字的旧信箱、家家户户门口的绿色植物,纳凉椅。听闻旧时许多老广州早起第一件事情便是上香拜佛,伺弄花花草草,到了夜晚凉快一些的时候便在巷子里乘凉。
有人长住的老城,毕竟温柔一些。
偶遇美食
逛完龙津西路,过了十字路口,看看时间,也接近午饭点了。正巧不远处的一个老院子里有卖热腾腾的粉面,香气诱人,大家馋虫顿时被勾起。“择日不如撞日”,大家决定午餐就在此解决。排着队等着牛三星粉,粉没下锅雨却先落。广州的夏天,大抵如此。
在雨中排队挺无趣,便有人问这家店的名字,正在算帐的伙计头也没抬:“这就是屎坑粉啊,上过报纸的”。原来就是它!这也算是与广州美食的一次偶遇吧。
因为大雨,我们不能坐在屋前的大榕树下,一行七人分开三桌,挤在逼仄狭小的房间里吃午饭。爽脆的牛肝、酸中带鲜的腌萝卜、火候恰好肉成丝状却不会散架的牛腩,和破旧的老屋,恍然回到了那个用心做事的年代。
消失的电影院
老广州谈起拆迁总是遗憾满满。第一家有空调的电影院金声电影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座六层高的老骑楼在1934年开业,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爱丽丝梦游记》,它的繁华和凋落,也像是一场梦。如今站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这座昔日辉煌的骑楼仅存的一面墙,曾经给许多老广州留下记忆的电影院,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停车场。
八和会馆
粤剧作为广州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和其他戏剧一样,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恩宁路177号八和会馆是广州粤剧的根据地,曾经不少名伶在此演出,聚集了一批热爱粤剧的人。这时候不是粤剧表演的时间,趟栊门被铁链锁着,我们只能透过木栏看着这间充满广州风情的屋子,想象听剧时的热闹。
恩宁路,街面与巷里的两个世界
恩宁路旧城改造是许多热爱老广州的人心中的痛。事实上,大部分初次造访的人只知道恩宁路的街面骑楼大气漂亮,却不知道不过几步开外,残壁断垣,一派萧条景象。即便是这样,老广州仍然对这片土地有着热爱。毕竟只有西关人才知道西关真正的样子,不管穷或富。
在几近干涸的泥水河边,一个拖着麻袋的老伯操着外地口音,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说什么。
不远处,就是荔枝湾景区。
画龙舟桨
传说中,荔湾区得名于贯穿它的一条两岸种着荔枝的河。每到龙舟雨季,人们便会在河中“爬龙舟”。如今,仿古的建筑、拓宽的河道,改造后的荔枝湾变得更像一个旅游景区。
偶然走进祠堂,看见两位老伯在安静地用红色颜料细细描画龙舟桨,忽然便觉得荔枝湾也不只是旅游景区呢。毕竟,里面还是有真正生活着的人的。
清平路花鸟市场
清平路花鸟市场距离热闹的上下九,也不过一街之隔。大概是因为雨天,花鸟鱼市场少了许多顾客,没什么叫卖声,只听得虎皮鹦鹉叽叽喳喳不知在说什么。
再往里走是一排卖金鱼的商铺,红的黑的小金鱼挨挨挤挤,有小孩蹲在一旁拿着小网捞喜欢的金鱼。
不远处一只猫安静地坐着,也不怯镜头,像住在这里的人一样。
沙面
如今的沙面游人众多,其实它曾经是为英法租借而建的一个小岛,建筑风格华丽,随手一拍便是景。
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沙面拍婚纱和写真的人特别多了。
刚下过雨的夏天潮湿闷热,一行人汗流浃背地走到一家士多店门口,本来想买重温儿时回忆,买一支玻璃樽装的沙士,结果寻遍几家士多店都没有。也算是一点小小的遗憾吧。
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早有听说圣心大教堂,却是第一次进去体验。大概是因为周末加上礼拜日,圣心人满为患,虔诚祷告者有之,好奇游览者有之。
圣心大教堂有一块从耶路撒冷运过来的圣石,有心的人可以去找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