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作者: 姬乾玮 | 来源:发表于2020-01-12 17:12 被阅读0次

颜渊篇(十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释义:

齐景公像孔子请教怎么样去管理一个国家。孔子回答到:“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尽父道,子遵子道,每一个人都把社会赋予的份内的事做好。则国家自然就大治了。”齐景公说:“是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粮仓里堆满了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山山,这则说我们的社会最小单位是家,这和西方以个人为单位有质的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一切都是我个人的能耐,所以他们的文化中没有孝悌文化,养小养到十八岁就不管了,因此他们的家庭观念很淡泊。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你考取了多大的功名?你做了多大的的官?一句话你人生的成就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属于家族。你是家族的一分子,犯错误杀头也一样,错误大了杀的就不是你一个,得诛九族。和你扯得上关系的人都得死。看上去挺不合理,很冤枉人。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候也一样,只要能扯上点关系,总有好处,至少能吹吹牛。江山辈有人才出,贵贱富穷总是在不断的轮回,都不会超过三代的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正是这种对家、家族的重视,使我们发展出了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让我们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屹立不倒。在中华很长一段封建历史时期内,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一些极端分子解读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伦理的层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其实孔子和孟子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强调了在君和父正确的情况下,对臣和子有生杀的权力。至于怎样处理,儒家还有礼仪孝廉耻等等细化的规定和遵循的法则。

再说下去就扯远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说不完的,就像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来个字,但是古往今来,注解过的人何止千千万,可从来没有一个注解是相同的。你能说哪一个人是错误的吗?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齐景公:姓姜,炎帝的后裔,齐国国君。

                            2020.1.12

相关文章

  • 我和儿子(论语)

    宪问篇(第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释义: 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四)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有儒雅风范的君子,不要...

  • 我和儿子的《论语》

    泰伯篇(第九)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义: 孔子说:“对于民众,只能让他们听话照做,而不能让他们知...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第七)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释义: 诸侯王季...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第八)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释义: 弟子...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三)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释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儿子的《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qw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