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读书会plus# #每周一本书#
这一章到目前的收获落在行动上就是“分步骤完成读书笔记”
原来我的读书笔记是每一段都要把排版精装修过才开始第二段,跟逐字阅读一样
现在是先把所有的点都集中列起来,再来整体排版和组合配图
这个思路跟五步法的先后顺序是贴合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一、快速阅读的步骤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4d5e754523042fb1.png)
“因概少切复”。
这五个字分别代表快速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这五个步骤再配合九宫格笔记法能让我们快速地搞定一本书。
1)因——提问(自己,而不是别人)
出刀原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配刀:我有读过同类的书吗?
2)概——预习
是指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大致了解某本书的结构,包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里讲述的范围,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参考,哪些内容可以略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b6be1f47c649a892.png)
在读目录时,可以勾画一些感兴趣的章节。一本书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在目录的标题上就会挖空心思地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所以看目录可以了解究竟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值得我们阅读
1、如何做思维导图?
有些读者可以用目录画一张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是一个好习惯,但要注意如果用目录画思维导图,很可能画出来的还是目录,只不过是把作者提供的列表结构变成了图形结构,这种思维导图用处不大。因为无论我们是看目录还是看思维导图,我们能记住的都是目录,对书里的内容还是不了解,这张思维导图并没有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例如,某本书有10个章节,但是书里有4个章节是重点内容,那我们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结构就有4个分支。
或者这本书我提了3个问题,针对这3个问题来画思维导图的主干,然后将寻找到的答案作为分支,完成一张思维导图。
3)少-扫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046c16bfebbdadf1.png)
1、方法
荧光笔标记
便利贴关键词索引
折页
2、快而不停
在扫读时千万不能长时间停在某一处内容
上,做完标记就继续往下进行,把整本书都浏览一遍之后,再对重要的地方进行精读。如果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处,并不是扫读,而是又变回了我们日常的慢速阅读方式。
3、认知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能获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f0853b0ddc032ac9.png)
4)切——切重点
1、九宫格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d45d8ea78b091bf2.png)
对于九宫格笔记来说,只需要把9个关键词写进去,通过抄句子、抄片段、抄例子等方式,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做完这个工作之后,整本书提的3个问题,用这9个概念都能回答,同时也找到了让自己“啊哈”的点,也找到了一些延伸的书,列出了书单。一本书看上去重点就已经被找出来了,这是第一个工具。
在阅读重点章节和之前标记过的内容时,可以尝试用九宫格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全部列举出来。如果有一些片段写得特别好,也可以直接拍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或者放到印象笔记里,标清楚这段话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这种方式来阅读,一本书核心的重点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总结了。
2、RIA便签读书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d2242b1add542ce7.png)
3、 概念卡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ceb22a830f04e21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214370deb1b461b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cb032124fb49b483.png)
例如“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上图是我统计的,如果把这些关于时间的关键词都搞清楚,那对于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就可以说掌握得很全面了。只有了解概念、串联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这时如果做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活动,只需要把几个概念组装起来,按顺序排列好,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分享。
5)复——复习
工具:印象笔记
①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
②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
③还要读几遍?
最后一步是复习。我们试着用一些工具,如印象笔记,帮助我们把九宫格图、知识卡片、RIA便签全部收集起来,让这些为我们所用。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
从“知道”到“会用”这个过程,需要以“复习”这一步来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e31873da31e7438c.png)
分享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大家一起学习时,在分享我们自己制作的知识卡片时,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你分享得越多,学习的次数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授别人内容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
6)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f7c39ca5100a75c8.png)
第一步是提问,读书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这本书之前我们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第二步是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让作者这个导游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应该怎么读。
第三步是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第四步是重点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来提取概念。
最后一步,就是复习。
7)什么时候适合快速阅读呢?
如果我们在读某本书前没有任何了解,如同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那么快速阅读的方法无疑更加适合。先快速地读一遍,是否读懂了没有关系,因为后面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例如《系统之美》,我已经读了四遍,而且我还看了跟“系统思维”相关的书,最后发现还是《系统之美》这本书写得最好,所以更要反复地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