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表现,呈“倒U型”分布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没有压力,或压力过大,都不利于个人效率的提升。
而适当地压力,则更利于我们,找到状态。
1、心流
“心流”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当我们全神贯注,做一件事,达到忘我。
这,就是“心流”的状态
此时,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将变得异常高效。
人人都在寻找“心流”,但成功者寥寥。
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注意力的缺失、内心的浮躁。
另一方面,则与压力有关。
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专注一件事情。
也很难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保持适当的压力。
专注与压力,恰好是进入“心流”,最重要的两个条件。
我第一次意识到“心流”,是在一个早晨。
那时候,我正在啃一本,对我来说稍有难度的书。
这本书,买来之后,就翻过一次。
就因为难度较大、读起来枯燥,被我遗忘在了书架。
后来重新拾起,是因为工作的压力,日益增加。
逼得我不得不看书、学习,提升自己。
以往看这类书籍,我都是看三页,退一页。
看过的内容,立马就能忘记。
但唯独那天早晨,非常顺畅,我一口气,就看完了五六十页。
这在过去,往往需要耗费一周的时间。
2、目标与压力
我初入职场那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有压力才有动力。”
当时,并不是特别理解。
因为大多数的工作,都是被安排的。
直到2年后,我开始规划往后的职业方向时。
才渐渐发现,自身能力,还有很大欠缺。
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在单位发展受限,就连跳槽,也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于是,我开始在工作内外,主动做一些事儿。
我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学习能力,积累所需人脉与资源。
最终,成功跳槽一家心仪的公司,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职业道路。
而支撑这些行动的,便是心底的一丝不安与压力。
我时常听人说,有目标才有动力。
其实这句话并不完整。
每个人都有目标,都有对未来的憧憬。
但仅仅有目标,只会让人陷入幻想,成为空想家。
唯有“压力”,才能推动我们往前走。
“要是我能获得这份工作,就好了。”
显然不如“要是我错过这份工作,就完蛋了。”来的强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