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很多人都会想起那封流传千古、让汉族人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份奏章,总结得是汉匈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章节,即在汉元帝时,西域都护府校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纠集汉朝戍边部队及西域仆从国军,攻杀匈奴单于后的报捷书。
这无疑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汉朝从建立开始,就不得不面临边境上匈奴这个强大帝国的巨大压力。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冒冒失失地想解决这个边患,结果一头扎进了白登三十万匈奴骑兵的包围中,差点被匈奴搞了个斩首行动。有鉴于此,更由于看到了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异,从高祖直到号称盛世的文景之治,一直放下身段,对匈奴曲意奉承。高祖、文帝、景帝都曾以宗室公主出嫁和亲,就算在吕后时代,匈奴单于也曾经肆无忌惮地写信向失偶的吕后求婚。也许在淳朴粗犷的匈奴人看来,这种求婚行为算是一种赏识,而在自认为天朝上国的汉朝人看来,无异是一种调戏和侮辱。即使这样,吕后还是按捺下性子,写了封谦和的回信,算是婉拒了匈奴单于的要求。
只是到了武帝时代,经过卫青霍去病等人持续不断的打击,匈奴的气焰才有所收敛,但是,汉朝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也远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汉军不断出击,也时有败军覆没消息,匈奴也常常入境烧杀抢掠。你来我往,苦得只是双方的百姓。相持之下,倒是汉朝最后吃不消了,汉武帝晚年还下了罪己诏,反省穷兵黩武的行为。当然,匈奴在这样持久的消耗中也同样吃不消,因此,武帝之后的几个皇帝,又恢复了与匈奴的谈判,大家商量好,“自长城以南天子有之,长城以北单于有之。有犯塞,辄以状闻;有降者,不得受。”相当于划长城而治,一边一国。
宣帝时期,汉朝的机遇来了,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互相攻伐。汉朝抓住机会,支持在内斗中打了败仗来投降的呼韩邪单于。五单于之一的郅支单于本来已经在内斗中占了上风,现在看汉朝来趟这趟浑水,当然满心不高兴,于是一方面拉拢汉朝,一方面军事进攻消灭匈奴的敌对势力,结果被得到汉军支持的呼韩邪单于打败,流亡到了西域另一个小国康居。这才让甘延寿陈汤捡了个便宜,这一点从陈汤的报捷书中就可以看出,汉初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的匈奴,跟在郅支单于身边被歼的,“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总共只有三千多人,还可能包括康居本地的居民在内,陈汤甘延寿完全打的是条落水狗,匈奴的实力,还好端端地保存在呼韩邪单于手中呢。
此后的匈奴,在王昭君老公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带领下,倒是过了几十年向汉朝服低做小的日子,只是这种日子并不长久,王莽篡汉后,中原王朝显露颓势,匈奴乘势再度崛起,不断骚扰中原,三国时代的曹操,就曾亲征乌桓。乌桓就是匈奴的一支。其后的五胡乱华,匈奴及其分支甚至在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左右了中原政局几十年。
从汉匈历史中可以看出,所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是个口号。纵观上下古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今天的美国勉强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