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的诞生
那是2010年10月,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上线,短短半个月就拥有了100万用户。
在看到这款软件后,张小龙Allen意识到,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连夜给马化腾Pony写了封邮件:将来打败QQ的,一定是移动社交软件,我们应该赶快开发。
马化腾还没睡,就回了四个字:马上就做。
从此微信诞生了。
2.微信slogan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种?
小龙哥的解读是:如果是“一种”的话,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话,起不到一个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让人记下来。它必须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只属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独特的话。
从最初的聊天工具,到钱包,再到现在微信支付,微信已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生活方式。
3.为什么我的相册不叫我的朋友圈?
①张小龙2012年曾说过: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于“我到相册”的定义是错误的。
②为什么朋友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较曲折一点。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所以,朋友圈一直以来默认都是个拍照按钮,而不是写文字或发文章按钮。
③从微信7.0开始,朋友圈已经和相册分开,当你点击相册进去之后,已经默认只显示图片了。
4.摇一摇的小故事
①「摇一摇」功能推出时,马化腾给张小龙发了一个邮件:摇一摇真的很好,但要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张小龙回复说:我们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最简化,极简是无法被超越的。
② 张小龙在2011年华科大的分享:“摇一摇”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性暗示和性驱动,那个咔嚓咔嚓的配音是来福枪的枪声,摇一摇的画面张开又缩回,也是一种很色情的暗示,这些都是小龙哥玩CS时来的灵感。佛洛伊德认为人类所有动机都来自于性冲动,这是人们喜欢摇一摇或者微信团队的设计初衷。
③「附近的人」一上线,微信用户迎来爆发性增长。「摇一摇」一上线,微信每天启动量超过1亿次。
5.看一看——好看
①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好看,一个是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
②好看——资讯的一种新的分发方式:你关心的就是我想看的。通过好看,你可以看到朋友感兴趣的东西,也许你们的兴趣不一样,你也会关注他在看什么。也许你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你只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特别是对于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你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他们都在看什么想什么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也是你打破信息茧房的一种方式。
③张小龙说:他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
6.微信无已发送、无已读提示
①无“已发送”:使沟通更高效,人们发完消息就可以不用在看手机了,直接放到口袋。
②有“已读”:使发消息的人爽;无“已读”,让接收消息的人爽。
三不主义7.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团队里的一个小团队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的一个小项目,没有任何申报,利用手边的资源直接就做了。
这一个小团队,被当时微信支付的总经理吴毅称为一群小孩,他回忆微信红包出现时的场景说,他当时在自己的办公室坐着,觉得外面突然特别吵,一帮人在那里又喊又叫地闹腾,他就推门出去说:“你们在干什么?怎么这么吵啊?上班呢!”这些小孩就说,“我们做了一个发红包的小应用,特别好玩,你要不要试一试?”
当时仅作为一个插件安装在微信里,大家开始测试,这时候就有人顺手把一个红包丢到了腾讯的一个大群里。于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战局的产品,就这样发布了。而在此之前,腾讯内部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产品。
2015年微信放出大招——春晚红包。
春晚过后,微信支付完成了从400万用户到1亿用户的增长。而支付宝积累一亿用户用了多久呢?大概是8年,而微信支付只用了一天。
微信红包的崛起,被马云称之为“偷袭珍珠港”。
8.小游戏
微信的「跳一跳」小游戏开发出来后,张小龙为了测试,经常通宵打这个游戏。最高打出6800多分,人送「立地成佛」称号。
张小龙说:有时候打游戏,才是正经事。
小游戏是正经事9.朋友圈30分钟
①关于时长,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
②张小龙对朋友圈打过一个广场的比喻:
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然后你看到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西,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面去,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也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这里有一个特别强调的设计,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比如说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发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同时认识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讨论,他是符合“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
③到目前为止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有人说要逃离朋友圈,你怎么逃离?
10.微信读书
很多年以前,张小龙写过一句话,“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从QQ邮箱阅读空间,到朋友圈,到看一看,阅读一直是张小龙的一种执念,再到现在的微信读书,作为一个独立APP,它上面有微信的影子。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2018年,微信8周年,用户超过10亿,而且是第一个DAU突破10亿的APP,它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真正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可以满足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最后,借用小龙哥的谆谆教诲依然是: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这一直是他不变的想法。
他说: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