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崇圣寺里的诗歌课堂
在美丽的大理,崇圣寺是人们必须的游览胜地,人们来这里不仅是因为它背靠苍山面对洱海风景秀丽,更重要的是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5a级景区。
我们住的三塔禅社和崇圣寺三塔仅有一墙之隔,我们经常一抬头就能看到塔尖。洁白神圣的塔被古老的苍松环绕,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塔顶上那些不知名的建筑装饰,给他们增添了神秘的感觉。上午,我们就要到塔里上诗歌课,人人都特别激动,就要近距离接触这神秘的崇圣寺三塔了!
云南的所有旅游景点都对本省,山西等一些附近省份的游客免票,听同行的知情人介绍,是因为云南处在边境地区,抗疫形势非常严峻,在边境山山沟沟里,都要扯上电网,并且每间隔两米都需要有人把守,云南省的抗疫任务非常艰巨,附近的兄弟省分看到后都来支援,所以,云南对这些帮助过他们的地区的人民免票。
当天参观三塔的人挺多的,熙熙攘攘,很多是旅行团,导游在前面举着旗,游客们陆陆续续的走进来,三塔庄严地矗立在那里,宁静地俯视着面前的这片土地。走进园区,老师把我们领到了一处幽静的树林下,下面有供乘客休息的石桌石凳,我们分成小组围在石桌子旁边。阳光透过树枝,影子斑斑驳驳的落在石板地上,凉风拂面,连空气都变得冰冰的,甜甜的。
老师在塔下面讲关于《塔》主题的诗,我们洗耳恭听。严老师就是一本活的诗歌集,他每每提到一首诗,总会讲到诗歌背后的写作背景,讲到诗人的一些生平趣事、简介、写作特点。他的博学,他在诗歌方面的深厚修养,深深的折服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听他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另外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想对诗歌能很快理解,一定要多读诗,多读诗才能写好诗,才能教好孩子们写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匮乏,知道的诗人寥寥无几,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也常常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管是自己写诗,还是品析孩子们写的诗,都非常没有自信,现在我找到了原因:因为我平常读诗读的少,视感不好,这是问题的关键。后面一定要像彦老师那样,做一个勤奋的人,做一个自律的人,每天都读一些诗,多了解了解诗人。既然是想教诗歌,就要把诗歌教的好,就要多读多写。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塔》的诗。老师注重让我们读,在这种美丽的意境下,我们时而小组齐读,时而全班齐读,诗歌读出来才有味道,才是诗歌。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作者说不同的体裁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诗歌一定是大声朗读出来的。
二.我喜欢的诗
老师分享的诗歌里边,有一首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我不仅喜欢内容,更喜欢这样的写作特点。
1.《有关大雁塔》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
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2.《个人简介》马静雯
没有任何头衔
被归为某一类别
除了姓名,性别,年龄
以及眼神里的清白
实在没有动人的简介
那些发生在身上的故事
又不便公开讲述
自我简介是奇怪,难以书写的一种文体
我只能写上父母
为了区别其他婴儿给我起的名字
上帝为了赋予使命
给我的性别
以及我已在人世度过的时间刻度
这就非常好。
我希望我的简介
永远只有这三样,这才是
真正的简介
至于复杂的,那些关于灵魂
那些无用的热情
它不会被写在纸上
3.我非常喜欢这样直白的话语,他本来就是天真的、干净的语言,没有造作的虚伪感情,没有熟得不得了的包浆。不用包曝,一眼就能望到底。
我也仿写了一首《一盆花》。当时我坐在台阶上,我的面前放着一盆红色的花,我仔细的看一向它,它很健康,不缺水,泥土是湿漉漉的,不缺阳光,它需要的应该不多,高大的树缝里透下的就能被它的叶子接住,也够它用的啦,你想啊,这盆花自然长得会不错。会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仔细看过它呢?
在我的面前有一盆花
它在摇晃
就在我的面前
它不告诉我
有多少人来看过它?
像我一样
只是看过
三.我们的创作
赏析了诗歌,很多老师都要迫不及待的想创作了。不急,吴老师教给我们通感法。老师们有的负责视觉,有的负责听觉,有的是触觉,有感觉,到庭院里采风,写诗。
我们组抽到了嗅觉,公园里有很多树呀,花呀而大理这边的季节不那么分明,湿度大,花一年四季常开,无论是随便的马路牙子边,荒草丛中,山林小道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桂花树、柏树,合欢树,还有各种叫不起名字的树,似乎又到了盛华期。
我捡起一片叶子,把自己的灵感写了下来。
我仿照谢尔希尔夫斯坦的《体检》,写了一首《慌忙的司机》:
我的鼻毛里
左边蓬着小雏菊
右边黏着金桂花
我的气管里,
飘着百只香草率前,我的飞
我的肺泡里住着云、湖、石板,路极度畅通,火车在隧道中,呜呜的通过司机忙不自暇。
四.星星与星星之间
在银河系中有无数的星星,他们在天空中相互仰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靠近。我们人与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我们都觉得对方身上金光闪闪,而自己一无是处;孰不知别人也在仰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