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跟我说起,这次回家乡时,舅妈告诉她,村里已经没多少老人了。舅妈比我母亲还小两岁,80出头。身体很好,可以养鸡种菜。她多数在村里自己生活,偶尔上儿子或女儿那里。儿女及孙都大了,在城里工作,只有特殊节日才回来。
村里很多年轻人也是在外打工,住城里,不回村住了,老人被送去养老院生活。许多屋子空了很久,变得荒凉。其实也有建得不错的房子也是空着。
我家祖屋新起,父母住过半年,就空着。旁边堂叔三人中的房子,只有大叔房子重建了装修,每年回来一两次住几天,另外两个叔的房子很旧,早不能住人了。
我在想,老一辈都走了,那些屋子真的就没人住了。
想到村里老人能送去养老院还是好的。
80年代,我回老家,生病的外公住在山上的一个很旧的四合院里,每天早晚亲人送点粥过来。
当时在四合院里还有两位老人,一个躺着,一个还能起来,在小煤炉旁,煮粥。
四合院已经破破烂烂,屋顶砖瓦都零零乱乱,想大雨来了可能都会漏水。连个床都没有,在里面搭个木板,简单铺着又黑又旧、脏脏兮兮的被褥,看着心酸。
农村的子女说得可铮铮有词,要干活打工,哪有时间照顾老人。不懂是不是旧习俗,放在新家里觉得不好,都让他们住在旧屋里了。
我母亲去照顾外公一个多月,有肉有鱼,吃得好,身体就恢复了,还能到处在村里走动。我们想叫老人来城里,可是老人不愿意离开家乡来我们这里,我母亲得回去照顾小家,只能离开。外公再次没人照顾,一日三餐光吃那点粥,身体越来越弱,很快就离开我们了。他也算长寿,90多岁。
村里房子密密麻麻,可是却冷冷清清。再过两代人,可能都没人回来住了。农田也荒凉着,没人愿意种地。
母亲家有个习俗,我母亲如今回去,不能去拜祭自己父母和亲哥哥。舅妈不给她去,说母亲是嫁出去的人了。听起来够伤感的。想起我小时候,是不允许去祠堂的,女人不能进。我以前清明时节从来不回老家。
现在我父亲这边家族没有什么忌讳。我还能入族谱,只是我的后代不能入,因为不同姓。清明节也能去拜祭,还可以进祠堂。
我跟母亲在我们村里走走,遇到三四个60—70多岁的老人,都是农村孤寡的女人,男人都走得相对比较早。我家这族中,在村住的最老的男性才80岁,就一个。感叹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