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学院律诗散文苑古体诗
七月正半中元节——水木诗社

七月正半中元节——水木诗社

作者: 水木心艺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21:54 被阅读0次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365日历诗9月2日/水之郎

        中元节

七月正半中元节,

七星高照三俗合。

七音强符颂天公,

七情洋溢敬地爷。

注:

1.今天上中元节,也称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偿祭祖。

2.民传“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下元水官解厄。

3.三俗合:民俗、道教、佛教说法相合。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相关文章

  • 七月正半中元节——水木诗社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

  • 春意正徘徊——水木诗社

    浣溪沙-茶馆重开课 文/张剑文 旧韵新知几盏茶, 下帘分座主人家。 正言闲话俱无涯。 窗雀欲啼云...

  • 半由努力半随缘——水木诗社

    365日历诗 8月10日 凡尔豋条约 加洛林朝割田契, 三子签约分田地。 西欧主国初成形, 法兰斯德意大利。 ...

  • 中元节

    今天傍晚7点班回家了,因为今天晚上12点就是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其实在本地七月十四才是正节。 在回家的...

  • 中元节寄语!

    1. 七月半又称中元节。 老乡们习惯把七月半又名为“死人节,”听着有点毛骨悚然,不如中元节文雅。 中元节适逢小秋,...

  • 读睡古诗词 雨后江桥天色晚,云流两岸怨霞同

    原创诗歌|读睡诗社 配图|网络 《中元节》 文/简单 盂兰盆会放河灯,七月中元踏水冰。 夜半思乡归故里,秋尝祭祖扫...

  • 歇得半声余韵——水木诗社

    南歌子 文/张海峰 落瓣还常扫,清寒不易裁。 东风一季剩几哉。 廊下檐铃无解,费心猜。...

  • 中元节为什么吃鸭?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与...

  • 中元

    中元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鬼节、盂兰盆节等。七月半称中元节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在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

  • 曙色——水木诗社

    365日历诗6月10日 贾梅士日暨葡侨日 贾梅士吟葡国魂, 华人赤心思澳门。 两制平安乐民业, 一代雄略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正半中元节——水木诗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ow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