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 吴雪凤
余映潮老师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座富矿,有深入探究的价值;他之于我而言,更如一座高山,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阅读余先生的课例,包括在现场观摩,我们会明显的感受到余老师阅读教学的艺术体系:“板块式”教学思路、“主问题”设计、诗意的教学手法。观余老师的课,不仅要关注这些外在的形式,更要关注这些形式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现在就我的理解做一个浅陋的解读。
一、重视课前对教材的研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读余映潮老师的文章和读他的课,都能找到其间共性的东西,就是他解读教材和实施教学都非常富有创意,他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均独具匠心,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余先生在课前的教学预设和在教学准备阶段是很下工夫的,他重视课前的教学研究。
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前的研读,就是要把包容在课文中的知识探寻出来,并经过取舍和组合,形成教学内容。语文知识的容载量非常丰富。有三个认知层面,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课堂阅读教学三个永恒的重点: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工作室一个成员曾经说过:把教材解读出来了,教学设计也就出来了。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19课《虎口藏宝》。文本解读(1)文体知识: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2)语言的积累:文中有大量的生词、雅词,有美句、美段。(3)写作方法:以“胶卷”为线索的“一线串珠”的构思;“纳塔莉发现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娜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了被掉了包的胶卷”情节的一波三折;伏笔与照应;美妙的开头和结尾;娜塔莉、威廉叔叔和歹徒之间精彩的对话:提示语的妙用、多种形式表现“说”、一人说话分一段的构段方式、简短的对话中体现的紧张的气氛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等;……
比如五年级下册《出塞》一诗的解读,(1)文体知识:边塞诗,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2)作家作品知识;(3)写作的背景解读;(4)诗句的解析;(5)写作手法的赏析:悲壮苍凉的情感之美;诗歌鲜明的韵律节奏之美;由明月想到征人,想到征人的心情,结局上立意上表达逻辑上层层递进之美;起转承合的结构之美,场景镜头画面的层递之美;关塞的空旷萧条和军营深夜营房旗帜的寥落死寂,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以及大战在前的悲壮凄美之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互文之美;“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用典之美;炼字炼句、侧面表达……
每一篇文章里都有大量的知识库存,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都教,不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有所取舍,一些学生可以自学获取的知识,就交给学生自学;一些需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的知识,也要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一些需要教师提个醒,做些点拨的知识,就在适当时机,增加一点辅助。这样就可以把一些识记类、浅层理解类的内容,交给了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要面对的是有挑战性的知识。做了知识的剥离之后,才能获得教学轻灵。不然什么都要教,想要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
余老师的课堂都很简洁。他主张一节课侧重解决二三个问题,设置三两个活动板块。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其在课前对课文的教学内容的科学剪裁有关系的。
陈寅恪先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也有类似的心得,他说:外国人说过的我不讲,别人说过的我不讲,我自己以前说过的也不讲。他在课堂所呈现给学生的知识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知识。教师教学前的研读一定要有自己的解读认识,要形成自己的感受,有体验上的独到性,才能避免照本宣科。
如于丽红老师在执教《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后,余老师在点评环节这样点示“备课十步”:1.反复读课文,分析情节结构(分析每段作用);2.整合、提炼有关背景资料(背景材料也在课文之中);3.概述课文站的有关人物(关注次要人物);4.介绍本课文故事前面的情节内容;5.分解课文,提炼所有生字生词;6.细读每个段落,分析其精美之处,明确第三、四段的重要作用;7.就“打斗”二字精炼地概写文中的各种打斗;8.就第五段的深读与美读进行深入地钻研;9.将课文中各个段落“打斗”的内容烂熟于心。10.策划教学方案(一般情形下的可行教学)(1)介绍作家作品、故事的人物及故事情节、精要地认字识词;(2)概说能力训练,默读课文说“打斗”。教师示范一分钟的时间,有声有色地说一次“打斗”,学生静读课文3分钟,然后“1分钟说话”,绘声绘色说“打斗”,老师顺势完成对课文各段内容的概括;(3)品析能力训练,精读第五段,朗读、品析,话题:段落10美品析。学生静读,发言,师生对话,教师进行文学性的小结;(4)听教师讲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创意二:(1)有味地听(说书);(2)大量地学(字词);(3)传神地讲(文中一“变”)小结:情节、细节、照应
二、重视对教材的利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余老师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精心考虑积累丰富”“特别关注能力训练”,总结出“思路清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他这样说:教材处理,原本就是要实实在在地用好用足课文;教材处理,原本就是要利用课文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教材处理,原本就是要认认真真地设计由学生进行的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
高效课堂理念:集体训练、语言学用、精读训练、知识渗透、主问引领、(给任务、给话题、给予时间)、动笔读写、当堂落实。
(一)“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1.“板块式”教学思路,每个板块都是一次利用教材对学生的训练活动。
如《虎口藏宝》,这样设计教学:教学铺垫,积累字词和文体知识;说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寻美点,关注小说的构思安排和写作手法,训练学生的品读赏析能力;学写作,利用小说开放式的结尾,训练学生写好人物对话。
如苗国芬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样设计教学:我来概说,给出示例,放手让学生概括后两次顶碗过程,充分利用文中的句子训练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我来评说,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或者成语评说故事,提问学生达十五人之多,提问面积大,引导点拨到位。特别是当一个学生用了“镇静”一词来概括时,没有轻易去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在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后,顺势引导“有没有哪个词语可以代替镇静?”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说出了“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等词语。之后又出示总结性词语十二个。可见教师之善于倾听引导,课堂积累之丰厚!我来品析,要求划出认为课文中写法或者表达处理最好的地方,并做出分析。给出示例“一波三折”,教师解说“一波三折”。提示从开头、结尾、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品析,此环节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同时也体现丰厚的积累、
2.“板块式”教学思路的优势表现为:
(1)教学有序,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
(2)教学中的每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的问题。每个板块都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微型课”;
(3)杜绝串讲串问式教学,需要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可供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并形成“块”状训练方案,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
(4)教师要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改变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创意水平;
(5)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必然会让学生充分占有时间、充分进行活动;
(6)“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板块式”教学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的优化。线条简洁、步骤明朗、活动丰富、训练扎实、克服碎问、便于操作、是一线教师便于运用的教学效率很高的教学思路。
(二)“主问题”设计
所谓的“主问题”设计,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主问题”设计,它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碎问与碎读,有力地突显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张艳伊老师在教学《体育课》中,因为要讨论人物形象,设计了“读课文,分析涅利最终能够爬上横木顶依靠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文中圈点勾画,紧扣对涅利的语言、动作和其他人对他的关爱、鼓励等语句来体会评析,在对句子的品析中,关于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也悄然实现了。
主话题设计,如《户口藏宝》中为了引导学生品析小说的写作手法,设计“寻美点”环节, 提示:可以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伏笔、照应、开头、结尾、线索等方面来品析本文的美点。学生根据提示,勾画句子、品读美点,在句子和美段的品读中,完成了对小说写作手法、刻画人物方法的学习。
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品读,着眼于学生长时间的直抵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思考,并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活动板块,有着“一问抵多问”的教学效果。
“主问题”设计,在教学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简单的应答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从设计时机来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
(3)从效果来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的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有以下好处:
(1)能大量减少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了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2)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
(3)由于要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诗意手法”的运用
所谓“诗意手法”的运用,体现在对教学细节的研究和创意处理上。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步骤安排和环节推进以及其中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手法的运用。比如说开讲、引入、收束、过渡等具体的环节就是细节;比如说提问、讨论、朗读、板书等具体的教学环节也是细节;比如说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词句理解的阅读指导也是教学细节;比如说思考、对话、交流、质疑等活动也是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是多类别的。从教学手段看,有朗读、提问、板书、媒体课件、情境设置、资料穿插等细节的设计;从活动类型看,有吟读、说读、写读、听读、赏析等细节的设计;从教学结构看,有课的起始、引入、铺展、过渡、高潮、收束等细节的设计,等等。“诗意手法”的运用,它能从更高的层面上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形成优雅生动的教学过程。
余映潮老师认为:“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的是在研究如何艺术地设计教学细节。”在《无限的创意,精巧的细节》一文中,给我们一次介绍了8种教学细节的设计方法:开课揭题,直入情景;预做铺垫,顺利推进;精彩朗读,动人心魄;精心设问,有聚有散;穿插引进,丰厚内容;侧面入手,正面解读;变曲为直,柳暗花明;平等对话,诗意讲析。
从2004年起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发表第一篇“阅读教学艺术的诗意手法”专论,到2012年,先后发表80篇,汇集在《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这本书里,我们选部分标题看一看:《理性思考,诗意策划》《整体勾勒,匀称安排》《开课揭题,直入情境》《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寓读于说,生动热烈》《精巧命题,点示规律》《语言学用,句段读写》《以读带析,一石双鸟》,当我们读了余映潮老师有关细节的这些文章后,自然会想起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对于教师来说,优秀的“教学细节”设计需要四个方面的背景。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三是教师的教学技艺;四是教师的语文专业书籍和杂志的阅读视野。只有这四者综合在一位优秀教师的身上,才能够真正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