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茅盾的作品竟会被盗用他的名字来出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茅盾已经发表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蜚声文坛。但也遇到了让他郁闷不已的事情:他刚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野蔷薇》被包装成为蒋光慈的姓名出版,居然还卖得大好。
蒋光慈究竟是谁?写了哪些作品?居然围绕着他的名字曾经迅速成长起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大的盗版现象,在当时,他的作品刚刚出版就会迅速再版,一年之内能够重印好几次,他的书会被改头换面不断地盗版。
蒋光慈青年人的圣经
1926年蒋光慈出版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通过写主人公复杂的漂泊经历全景式叙述了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从“五四”到“五卅”的激荡的时代风云。五四郁达夫式的社会零余者形象在他的笔下寻找到了参加革命的出路,毅然转变成为了拜伦式的英雄。
1927年,他又出版了《短裤党》,正面描写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的过程。而这部小说离胜利刚刚结束,仅仅只有半个月。蒋光慈真是写作的一把快手!这部小说开创了新的文学体裁——报告小说,他的主人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例如史兆炎就是赵世炎,杨直夫和秋华就是瞿秋白和杨之华,这给小说赋予了崭新的新闻功能,也塑造了特殊的历史现场的热烈紧张的氛围。
蒋光慈的小说力图反映时代,而他的小说也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在遭遇了大革命失败后的青年爱读蒋光慈的小说,他们在小说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主人公同悲共喜,进行了一次郁闷压抑心理痛快淋漓的宣泄和释放。蒋光慈的作品成为了当时青年的《圣经》,对青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青年人拿着他的小说投身到了革命的潮流。
短裤党开创革命+恋爱的写作模式
1927年—1930年,蒋光慈迎来了他创作的巅峰期,他先后出版了《野祭》《菊芬》《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小说,被拥戴为新兴的文学大师,创造了新文学的奇迹。
《冲出云围的月亮》是蒋光慈的代表作,出版后当年就重印了6次。小说中女学生王曼英在大革命中成为了一名女兵,但不久反革命政变发生,王曼英陷入了苦闷与绝望之中,幻想用自己的肉体腐蚀反革命阶级。在堕落中,她遇到了当年追她而不得的李尚志。在一直对革命充满信心,并从事工人运动的李尚志的感召下,王曼英经历了反省自己、投海自杀未遂、离开革命的叛变者李遇秋,和李尚志结合,并成为了一名简单朴素的女工形象。蒋光慈的小说属于革命浪漫主义小说,他以单纯直率的文学模式的创造、对青年寻找光明之路心理的迎合与现代文化工业有力的结合创造了风靡一时的文学流行时尚。
建国之后,革命+恋爱的写作模式又绽放了巨大的魅力。小说《青春之歌》延续了这一模式,被改编成电影后,正式公映时,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满,很多影院甚至24小时上演。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却排长队买票。同时,影片在海外也引起了轰动,受到日本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
1961年春,主演《青春之歌》女主人公林道静的谢芳前去日本访问时,代表团的汽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有拥挤的人群拿着笔记本要求谢芳签名留念。在东京的大街林道静高达一层楼的巨幅画像前,影迷狂热地喊着:林道静!林道静!
成也写作,败也写作
然而既有时尚和流行,那么也就有过时和遗忘,革命的浪漫蒂克像潮水一样涌起,也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1929年下半年起,“立三路线”渐居主导地位,左翼作家本已遭打压,随时有生命危险,仍被要求到街头散发、张贴传单,为新的革命高潮而“宣传煽动”。
蒋光慈拒绝没有意义的牺牲,并认为自己是作家,写作才是主要工作。但得知上级回复说“写作不是工作”,他一怒之下表示退党。
1930年10月20日,《红旗日报》刊出《没落的小资产阶级蒋光赤被共产党开除党籍》,1931年秋天,年仅31岁的蒋光慈因患肺结核和肠结核而在贫病和冷落中死去。
作家蒋光慈的一生犹如一颗彗星划过天空,璀璨而又短暂。他因书写革命+恋爱而红极一时,最后革命抛弃了他,恋爱背离了他,连文坛也遗忘了他。潮流创造而又成就了他,最后冷落又消灭了他。然而他开创的革命浪漫主义小说在革命低潮时,赋予了青年们勇气与信心,提供了飞翔的翅膀,使它越过了目前的挫折,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蒋光慈作为文学现象也有了抚慰人心的力量。
回看当今的文坛,文化工业正蓬勃发展,又有多少和蒋光慈一样一瞬即逝的作家和小说呢?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