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宝藏“宗运生命学”第1章“生命常识”第1篇
我们经常会问:人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一粒种子,种在一片土地里,生出一颗幼苗儿,这颗幼苗儿就是生命。有诗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种亦无生。”
这里,一个“情”字儿,一个“种”字儿,一个“地”字儿,一个“因”字儿,一个“果”字儿,一个“生”字儿,就把生命的秘密全讲出来了。其中,还隐藏着一个“缘”字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7989/d70fdd66eccd6870.jpg)
过去的“果”儿,成为现在的“种”儿,现在的“种”儿,经过一生一世,又生出新的“果”儿,新的“果”儿,再成为未来的“种”儿。我们的生命,就是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
“种”与“果”相互变换,代代相传,“果”变“种”儿,“种”生“果”儿。然而,“种”与“果”只是世代先后不同,表象不同,其实质(作为生命的本体)却是一样的,即我们常说的本心、初心、真心、空性、自性等,儒家叫“性”或“心性”,道家叫“道”或“道心”,佛家叫“佛”或“佛心”。
有了“心性”,再有“身命”,“心”和“身”便一起组成了性命。我们的“心性”不生不灭,不减不增,不垢不净,永在永驻,“本心”不变。但是,我们的“身”却会变,生命的环境(命境)却会变,由此而形成的意识也转瞬即逝。这就是说,我们的“身”和“命境”随生随灭,只为一时所用而已。
那么,“种”与“果”为什么会相互转换、不断轮回?抑或是离开轮回呢?这就取决于“因”了。什么样的“因”,成什么样的“种”儿,结什么样的“果”儿。
所谓“因”,也就是“种”儿,也就是“缘”儿,也就是“情”儿。“情”与“种”一体,无“情”就无“种”,无“种”就无“情”,故称“情种”。因为有未了之“情”才会成为“种”,才没有离开世外。总之,“种子”之所以要寻找“地”下种,是因为“情”,什么样的“情”,找什么样的“地”(父母),结合成什么样的性命。
除此之外,“情”还将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决定着人生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即下一代的“种”)。这里揭示了一个人生的大秘密:人生起因,人生诸事,人生命运,人生走势,人生结果,关键就是要解决好这个“情”字,“情”一了,一了百了,“情”一好,一好百好,“情”一遭,一遭百遭,而玩弄“情”,是因为迷茫了。所谓涅槃,也即是指“了情”。
从“种”这儿说,生命起始(即遗传)所带来的“情”,称为“初缘”。然而,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了”(超越)这个“情”?还是为了体验这个“情”?还是变得执迷了,根本就搞不明白是该“了”,还是该“体验”这个“情”了?这就要看我们后天的造化“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7989/82aa1128bbe3e7ba.jpg)
人生的第二个“缘”叫“增上缘”,就是从形成胎儿到生出眼耳鼻舌身意期间,这时母亲要恰当地为胎儿供应精气神。人生的第三个“缘”叫“无间断缘”,就是从胎儿生出眼耳鼻舌身意之后到出生,这时母亲要大量地为胎儿提供精气神。人生的第四个“缘”叫“平等缘”,身体的“地、火、水、风”四气形成,胎儿出生,成为众生,具备了命命平等的功能。人生的最后一种“缘”,我们称之为“自缘”,因为牠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后天造化。
这里的“地”字儿,指的是父母的心性和行为,尤其是父精母血,以及父母所在的地域环境等等。由此看来,父母的心性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基础命运的形成是多么重要!
最后再说“生”。“生”与“死”一体两面,生死不二,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所以,人生的主题就是以生促死,以死求生。死什么?一是死过去,开未来;二是想要扬升,还要死“情”,也即了情、升华情。人的出生不能自己掌握,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了情”,把握住后天的命运和结果。
那么,人生结局怎样才能“生”得更好呢?“无种亦无生”。此生的最高目标,其实是为了死后不再“生”。什么是死后不再“生”?彻底穿越各种“情”,回归不生不灭、不减不增、不垢不净、永在永驻的“本心”。
因为没了“情”,就没了“种”,也没了“下种”。“情”,其实是关于“是非利害”的“好恶”,有所好恶,必自害其命。正如庄子所说,“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庄子·德充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