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丨历史决议2-9

作者: 甄玺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17:14 被阅读1031次

第九回  历史决议 丁乃钧右派被摘帽  胡乔木主笔决议稿

一、“右派”摘帽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请他们积极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为消除党外人士的思想顾虑,中国共产党特地宣布,向共产党提意见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原则。

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于是就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结果到了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社论,整风风向为之一变,全国开展了反右派斗争。

由于中央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持续近一年时间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把大批知识分子、爱国民主人士和少数党员干部等错划为“右派分子”。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全国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竟达55万人之多。

从1959年到1964年,虽然分5批陆续给右派摘了帽子,但全国仍有10多万右派分子。而摘了帽子的人,工作、生活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在政治上仍备受歧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1978年11月16日,中央决定给最后一批右派分子摘掉帽子。接着,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公安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政部参加的五部门成立“摘帽”办公室。到1982年底,约有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80年12月的一天,经济类的报纸《市场报》的编辑赵立昆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名叫丁乃钧,他在信中说有关自己曾经被错划为“右派”,当地没有人愿意跟他结婚,结果他40岁了还没有成家,所以希望通过报社征婚。

当时在报纸上刊登证婚启事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况且这个“征婚人”曾经还是个所谓“右派”,这让赵立昆有些担心。尽管如此在经过了一周反复权衡后,赵立昆还是决定帮助丁乃钧征婚。

1981年1月《市场报》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刊登了丁乃钧的征婚启事,全文只有79个字,还附上了一张丁乃钧的黑白照片。没想到短短半个月内这则广告就吸引了270多名的征婚者,最终丁乃钧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侣。

有了成功的案例后,来信要求刊登征婚启示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市场报》便开设了“征婚启事”的专栏。各地媒体纷纷仿效办起了征婚启事。

二、若干历史的决议

1、黄克诚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陈云曾先后提出,要把一些重大的党的历史问题弄清楚,必要时像当年在延安一样,搞个“历史决议”,把党内思想搞统一。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当年把刘少奇同志打倒,是不合法律程序的。一个国家主席,一张大字报、几个小将就把人弄下来了。还有中央专案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不正常的,背着毛主席、党中央搞了不少名堂,不然情况不会这么复杂,要认真审查。”

中央决定,将审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清理“文革”中“三种人”和平反冤假错案,交给中央纪委办理。

1980年11月27日,中纪委召开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黄克诚作为常务书记出席会议。那时,黄克诚已经双目失明,他在别人搀扶下走上主席台。

他说:“今天我来这里讲话,不讲别的,想先谈一谈怎样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前一段有些同志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比较偏激,有的人甚至放肆诋毁毛泽东思想,丑化毛泽东同志。这种态度使我很为忧虑。”

黄克诚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他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他指出:“有些同志把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犯的所有错误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

黄克诚认为,“毛主席逝世了,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也留下消极因素。他的消极因素只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现在有些人要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或要批判毛泽东思想主要部分,我认为这是危险的,是要吃亏的,是会碰得头破血流的!”

黄克诚意犹未尽,坦诚直言:“我的话可能对某些同志是逆耳之言,请同志们对于一个有几十年生活经历的老人的讲话予以考虑,想想是否有道理!”

在四个小时的讲话中,会场几乎鸦雀无声。一阵沉寂之后,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黄克诚的讲话引起了轰动,被称为“黄公讲话”。翌日,有人给黄克诚送来了讲话录音整理稿,建议他拿出去发表。黄克诚说,这完全是我个人的讲话,如果拿出去发表,一定要请中央的同志审查。

邓小平很快看了稿子,明确指示:“此稿可以发表,请乔木同志在文字上把把关。”胡乔木做了一点技术上的处理,就交给新华社发了通稿。黄克诚的讲话公开见报后,许多党员、干部读后都是热泪盈眶。

1984年初,黄克诚看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元帅条目释文稿中,所有的元帅都写了历史功绩,唯独林彪条目的释文只写了简历和罪行,他约请撰写组成员,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黄克诚说:写历史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秉笔直书,不要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罪行,受到党纪国法制裁,是罪有应得。但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两方面都写,不能只写一面。林彪确有指挥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1985年9月,黄克诚主动辞去了担任的一切领导职务。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黄克诚逝世后,他的夫人唐棣华写了一副挽联:“为人复何求少逢国危坚信马列青年从戎毕生尽瘁幸得见中华民族光荣屹立,既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国运日兴人才辈出惜不随全党同志再尽绵薄。”

当秘书为黄克诚追悼会的规格征求唐棣华意见时,她无言地取过黄克诚生平介绍草稿,将仅有的几处较高评价的词语删去,平静地说:“他一生没有给自己争过什么,我们还是尊重他吧。”追悼会上,中共中央的悼词中称:“黄克诚同志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2、“党内一支笔”胡乔木主持起草

1979年6月,中央决定,在建国30周年国庆时,由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作一个讲话,对建国以来30年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9月29日,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庆讲话以后,全党全国希望进一步作出正式历史决议的呼声更高。中央水到渠成地作出了决策。决定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

起草小组开始在西城区前毛家湾工作,后来搬到西郊万寿路新六所,一度还去过玉泉山。小组成员有袁木、龚育之、郑必坚、卢之超、郑惠、邵华泽、石仲泉、席宣、卫建林等。《决议》起草历时20个月,较大的修改共9稿。

邓小平在主持过程中,共作了13次专门的重要谈话。

4月1日,邓小平找胡耀邦等人谈话说:“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

6月27日,邓小平看了第一稿后指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

8月10日,邓小平同胡耀邦、邓力群谈话说:错误不止是主席一个人有。五七年反右,我就是个积极分子。“大跃进”,总理、少奇我们这些人也发热嘛,也相信亩产多少多少斤。现在宣传总理、少奇有神化的现象,我们不能宣传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3、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

9月10日,起草小组写出了第二稿。印发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讨论再次修改后,10月作为第三稿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

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功大于过。许多老同志以亲身经历说明,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无人可比的。

李维汉说,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谁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谁第一个打起了井冈山的红旗?是谁同教条主义斗争,创造性地把中国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只能是毛泽东!

何长工说,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推翻了国民党政府,他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傅钟说,西安事变和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形势错综复杂,都是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主张。

阳翰笙说,有些人只看到“文化大革命”中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了毛泽东率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功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动摇。

曾经被毛泽东错误定为“反党集团”成员、长期蒙受打击的黄克诚,专门就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写了一篇文章,真诚地阐述自己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讨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0月25日,邓小平找胡乔木等谈话,指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写不写、怎么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作。

邓小平去医院看望陈云。在谈话中,陈云提出了把中共建国前后60年历史联系起来写的意见。

邓力群去见陈云,陈云更加详细地谈了他的看法:“决议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使大家通过阅读决议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写上党成立以来六十年中间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陈云还回顾了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延安整风等重大关头上毛泽东所作的正确决断。他说:“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即使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时候,许多老干部被整得那么厉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绩,原因就在这里。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同志是真心诚意的。”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相关文章

  • 拨乱反正丨历史决议2-9

    第九回 历史决议 丁乃钧右派被摘帽 胡乔木主笔决议稿 一、“右派”摘帽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 三个历史决议,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三个历史决议,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三个历史决议,开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模式、...

  • 2021年书单

    一、中央文件 1.《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

  • 拨乱反正

    最近有些浮躁。起初是身边环境呱噪,没有彻底屏蔽某些干扰。紧接着心神不宁,后来反思一下,还是没有理清思绪,没有找到应...

  • 拨乱反正

    从第一次获得个性独立,敢于正大光明玩游戏以来,自己每晚都休息很晚,心里似乎憋着一股劲,要努力补偿自己不敢袒露想玩乐...

  • 拨乱反正

    最近忙筹备业委会的工作,瓜吃了不少。 很多热心的邻居,被一个曾经为小区维权过,但最后成了捣乱分子的人气得肺疼,直接...

  •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有没有意义,我总觉得现在的很多行为,如大跃进一般,越来越不可思议,却仿佛又全在情理之中。 当事物发展到一...

  • 历史丨“作为思考世界的方式,人和历史之外。”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你。 来源丨最后...

  • 拨乱反正丨沉冤昭雪2-7

    第三章 拨乱反正 第七回 沉冤昭雪 彭德怀魂归八宝山 陶思亮撰书伸父冤 【导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两天,中...

  • 「梦雅的简动力」打卡计时85天

    纪录片丨历史丨西南联大丨教育 | 5集50分钟纪录片所承载的历史记录,是生活在社会和平,物质优渥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网友评论

  • 常将三侠:重温一遍。只有人民的敌人才会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尔君辛苦了🙏🙏🙏
    甄玺:@常将三侠 对,伟大的人格,光辉的旗帜
  • 老树_:辛苦了。
    甄玺:@Old_tree 谢谢鼓励与支持!
  • 文H:黄克诚是个心地无私的老革命!曾当面指责过毛主席!☘☘☘🌹🌹🌹👍👍👍
    甄玺:@文H 性格耿直的将军
  • 演讲与写作:报纸都保存得好好的。
  • 曼殊兆兰:👍👏👏🌺🌺🌺🌷🌷🌷
    甄玺:@曼殊兆兰 谢谢晏殊老师
  • 陈红云桃花依依:👍👍👍👍👍👍拜读,学习过了!
    甄玺:@陈红云桃花依依 哈哈,那我们就一块儿学习,好吧
    陈红云桃花依依:@甄玺 您才是我老师呢?只要有空我都会向您学习!☕🍉🍑
    甄玺:@陈红云桃花依依 谢谢陈老师到访
  • 阜南小乔:厉害👍
    甄玺:@阜南小乔 谢谢 ,早安
  • 烟霞浪子:坚持不懈,勤恳笔耕,精神可嘉👍👍👍,向你学习!🌹🌹🌹
    甄玺:@烟霞浪子 也是学习的,早安
  • 付朝兰:早上学习历史好记忆,辛苦友友用心的书写
    付朝兰:@甄玺 好吃营养
    甄玺:@付朝兰 早餐,历史馅包子
  • 风中漫想:喜欢你的文章
    甄玺:@风中漫想 早安!
  • 开心点金石:🌺🌺🌺🌺
  • 风中逸:我感觉是邓把毛主席路线给改了
    风中逸:@甄玺 早
    甄玺:@风中逸 早安!
  • d879de3d744e:一天写了一万多字,棒棒的
    甄玺:@春草萍踪 谢谢支持
  • 460c4d47e0f1:当代史记,当代司马迁👍
    甄玺:@九班老狼 谢谢鼓励,可学司马迁精神

本文标题:拨乱反正丨历史决议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e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