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天坚持打卡行动拜泉-青椒计划教育故事
坚持写作和阅读第41天之《苔米如何变牡丹》

坚持写作和阅读第41天之《苔米如何变牡丹》

作者: 拜泉0851刘冬梅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22:51 被阅读31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是83年出生,记忆中我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的小学,那时的学校是离我们家有1.5公里远,每天都是几个小伙伴搭伴步行去学校。印象最深的是下雨天,最担心的是家门前通往村小的大桥冲没冲坏,每遇雨天爸爸都会穿着雨靴背我们过桥上学。每到冬天我们取暖用的柴火都是我们秋天在地里拔的豆茬儿子(也就是大豆割完剩下的那部分)和家里带的豆杆儿(打完大豆的杆),这个豆茬子和豆杆儿做引柴,不舍得烧要不没等到春天就没引柴了,之后就是用木头半子或是柳条子,每到下课我们跑出去玩,回来就烤火有时一不小心就会烫到衣服或手。到要放学的最后一节课就不烧炉子了。嘿嘿可能我说这些只有和我一个年代在农村长大的东北孩子能明白,那时的我们每到冬天手脚都会被冻疮,放学回来妈妈就会煮茄子杆水给我们洗手脚来治疗冻疮。想想那个时候真是苦。   

      如今的我回到生我养我长大的故乡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见证了现在学校的变化,农村孩子的学校是楼房,有了暖气烧的是煤,学生根本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有暖和的教室进行学习。学生来回去学校已经有了校车,原来的泥土路已经是硬化路面。那时的老师都是民办教师,他们最高水平是高中。而今教师最低水平是专业的大中专师范学校毕业生。现在网络的进步乡村孩子可以听到全国各地教师的课,可以使农村教育把课程开足开全,进行“双师”教学,如果我们能把这“双师”教学应用到全国每个乡村学校,我们国家的教育将达到了鼎盛。如今的变化都是离不开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

  “苔米变牡丹”教育如此,国家也如此。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教育牡丹开遍全国每一个角落。

      教育, 这一个牵动着亿万家庭,改变了多少人命运的行业,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今天的教育又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重任!

实际上, 现今世界中实现教育公平已经有了很多新手段。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尝试着用互联网把北京人大附中的课送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中去。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双师教学”。一个课堂由两个教师配合着上, 北京人大附中的优秀教师用互联网远程讲课,当地学校的教师现场配合。我们在包括贵州威宁县九三学校在内的全国十多个省近两百个乡村学校试了三年,效果不错。 不但试验班的平均成绩都提高了一、二十分,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当地的老师天天跟着人大附中老师备课、上课, 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 “双师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师资培训,老师能天天学,课课训,几年下来,当地的乡村老师也成长起来了。
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特别是优质师资的稀缺。 互联网有可能让稀缺的教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受此启发, 从去年去年份起,我们又联合了全国三十多个公益组织、教育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个名为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 又叫 “青椒计划”。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上学期我们在全国18个省的3400多个学校中培训了22,000多名乡村青年教师。 他们每周三晚与周六晚上在手机或电脑上远程地参加“青椒”培训。课程是由北师大组织的最优秀教育专家提供的专业课,由公益机构组织邀请的优秀乡村教师现身说法地提供的师德课。目前“青椒计划”的规模还在扩大中。我们正在策划把这一模式运用到乡村医生、乡村电商、甚至对农民工的培训中去。
再往远一点看,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高速发展新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日益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变化。 今天最可喜,但也最可怕的是知识以空前的加速度在更新中。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久可能就会被淘汰。不是有人在预言吗:“大学生今天进校时学的知识,当他们出大学时都已经过时了。”上了个大学,拿了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正在过去。

无怪乎今天各个行业、各种年龄段的人们对新科技带来的变化都有着强烈的焦虑感。 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会不会被淘汰?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会不会消失?

面对未来, 今天的我们可能都是“苔米”。

当然,未来会有未来的机会。未来的机会具体是什么,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要抓住这些新机遇,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新的教育。

这种全新的教育,不是在传统教育上的小修小补,而是根据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从根本上改造目前这套为培养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才而设计的教育模式。

十九大提出了我们要加快建成学习型社会。只有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教育, 学习新知识,才能服务好社会,才能进行创新。 可以预言,哪个国家根据经济与社会的需求建立起一个有效、低成本、多样化地全新教育体系,哪个国家就抢占了未来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哪个人善于使用新教育体系,用全新的方式去学习, 那个人就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灵活转身,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 也这只有这样, 苔米才能变成牡丹。

相关文章

  • 坚持写作和阅读第41天之《苔米如何变牡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是83年出生,记忆中我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的小学,那时的学校是离我...

  • 苔花读书会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爱上阅读,我以“苔花”为主题,创立了“苔花读书会”。...

  • 以后给女儿唱这首歌——《苔》

    【【经典咏流传】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 红梅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苔 清 ·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图片中文字把如米小,...

  •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眼中的苔,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

  • 苔米与牡丹

    苔长于绿映春风 自然生长在心中 不畏艰辛同努力 互相映衬绿如春 牡丹花中之富贵 被人细心来呵护 苔米苔米小而多 牡...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含义和精神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思是: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

  • 苔花之“懒”老师

    苔 - 梁俊&梁越群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

  • 《苔花》 题记

    题记:《苔花》一词出自清代大家袁枚所写之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寓意即使...

  • 打卡第1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标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字数】667 【正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去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写作和阅读第41天之《苔米如何变牡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f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