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写文章没有灵感,喜欢坐在打字机前面瞎编,越编越糟,恨不得砸了电脑。
这些都不对的,去把握自己情绪的来源,才是一篇好文的起点,因为你的情绪也将是读者的情绪,同样能撞出读者心中的火花。
情绪有多少种?
好奇,痛苦,快乐,敬畏,振奋,迷茫,等各种,这些都是一篇好文的基础。
情绪来源于异常,可以确定。如果你眼前一切都是正常的,则不会有任何情绪。
但一旦生活中给你出现和你想象不一样的情况,就会立刻引发你的情绪,无论是痛苦,快乐,焦虑,或是温暖。
比如,你看到一个士兵在前线战死,就会出发你的怜悯之心。
当你有情绪升起的时候,就可以立即抓住,并去探索和思考。
继续拿这个可怜的士兵来举例:
当你对这个士兵产生怜悯的时候,立刻写出你内心的真实思索,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初步框架,比如我可能会这样想:
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世界,其实是前人,国家,家人,为我们创造和铺垫了很多,我们在里面习惯了,没有任何感受,没有任何感激。
但当我看到还有很多国家和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连喝水都要走上几十公里,经常面临危险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来之不易。
更不要提那些连基本生命安全 都不能保障的国家的士兵了,他们为了国家百姓的安全,挣扎在前线,在被击毙的那一刻,无论是否依然甘愿身赴前线,但至少他的遗体将堆砌成英雄纪念碑,被后人敬仰。
以上。
因为异常,就会产生情绪,情绪会促进思索,思索的内容本来就是一种正常和异常的对比,或者是一种逻辑的连接,而对比或逻辑连接,正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框架。
这,就是一篇文章的来源。但到这里为止,还不能发出去,因为以上这些表达,属于你自己的语言,而真正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做到全面思考和精准表达,这就需要你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和修改,正如一句话:好文章一定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说大家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没有体感,你可能需要举几个例子。这样自然加强了易读性,你的读者人数也会多几倍,本来穷困山区的读者看不明白,因为恰当的例子,也看明白了。
比如,除了士兵在为前线挣扎,还有没有其他的人默默地付出却不被大家看见?那可能又需要提到背后为你付出的父母。这样就扩展了思考的面,论据更加充分。
经过反复修改后,一篇真正的好文就出现了。
按照我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大家的总结,一般一个文章框架需要5-20分钟,而一篇反复修改出来的2000字好文,需要1-5小时。
但,只要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即使是5分钟的随笔,可以发布,不一定非要完美。
生活就是这样,残碎不全才更加完美,你真的要去参加作文比赛得奖吗?
就算是,也请先忠于自己的内心,并不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