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新课标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Day14

【读书】新课标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Day14

作者: 芳草June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23:31 被阅读0次

(文  刘俊芳)

阅读内容:P112-114)

第二节  如何设计形式与意义兼顾的教学活动?

内容梳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针对语法、词法等语言知识设计练习题或语言操练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目标语言项目。但是,有时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和语言操练活动后,仍然不能掌握目标语言形式,更不能准确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完成练习或操练活动的过程中,只关注了语言表达的意义,或只关注了语言形式,而不是同时关注意义和形式。

    只关注形式的后果,在机械的练习题和语言操练活动中,学生在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就能答对练习题或完成操练活动,这不利于语言学习。

      只关注意义的后果,分配到目标语言形式上的注意力不充分,对目标语言形式没有深刻的印象,语言学习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程晓棠)

导读问题:

一、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既关注形式又关注意义?请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与我们没有同时做到既关注形式又关注意义有关。那么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

      我的理解是,形式是外在的,指词法和句法(句子结构)的外在形式。比如,名称的数和格,动词的时、态(体)等。意义指内在的,指的是“内容、意思和语用。”

      什么是关注形式?什么是关注意义?比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当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用到了什么时态(一般将来时),什么句式(be going to+动词原形)时,be 动词是are,to 后面是动词原形,或者分析此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时,就是在关注形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用于“如何询问朋友明天的计划、打算”时就是在关注意义。还有,书上的很多内容学生背诵的很熟练,甚至熟练的就像顺口溜似的,也明白意思。你随便提问一句话,他都能答上来,但稍做变化就不会了,比如稍微变化一下人称、动词或时间状语等,就会不知所措,这都是因为更多关注了意义的结果。

      新课标P21“语法知识”提到,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与 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和得体性。”实际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做到“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而是割裂式的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既关注形式又关注意义?

    举例说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My weekend plan ,A 部分的let's learn.  结合日历学习词汇tomorow, Today is October 18,tomorrow is October19, 利用自己和家人做事情的图片进行导入,I am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tomorrow. My parents are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omorrow. My sisiter is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引导学生在此语境下明白老师前面的描述和问题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应答。通过询问不同的学生,掌握学生对此句的掌握情况。

    其次,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询问和描述第三人称明天打算。What is he/she going to do tomorrow?He/ She is going t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omorrow?  They are going to...然后再通过改变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练习并学会正确表达。

      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所列举的例句有什么特点,共性的、不同的,归纳整理出本句的句式,be动词变化,人称变化,将来时间的变化等对整个句式的影响,即关注形式。

      然后再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迁移创新中灵活运用,就可以做到既关注意义又关注形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先关注形式还是先关注意义?我认为应该先关注意义,在学生明白在何种语境下的运用,表达何种含义,然后在一定量的练习下,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形式,最后达到意义和形式的统一。然后再在迁移创新中升华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最终达到“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新课标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Day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r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