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事会·迎新1班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后感||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读后感||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作者: 及羽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21:39 被阅读0次

一直想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想知道王小波是从什么方面来写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按理讲,如果写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应该与他的相关文章做对比来写,同时与一些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类的书籍论点做个比较,这样才算一篇比较完整的读后感。

可是看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才发现,它不是一篇长篇大论,仅仅是一篇类似的杂文。但是这篇杂文很长,作者用了六小节完成了这篇文章。

整篇文章的格调很幽默,真如李银河所讲有点黑色的幽默,看时有点不太明白,看后还想再读一遍,读后感觉脊背发凉,又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又感觉作者说的很对。只是有点逻辑高深。

开头作者就引入一个故事,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结果变成了侏儒。作者以此自喻,自己也不愿说话。于是就此打开话题,作者为何与大多数人一样,不愿说话,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呢?

估计国人都心里有一定的定论。因为在社会上混太难!特别是特定的时期,一句话说不巧,有可能活成了别样的人生。甚至可能不见天日。于是大家都成了老好好。

作者现身说法,举了很多例证,一篇文章蕴含了很多知识点。很佩服作者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绕了不少弯,道理大家都懂,但又似乎不懂。于是在模棱两可见,只好观望,观望着观望着,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大家都不想做出头鸟。

想想,现在不也如此吗。一个大集体,一起开会,领导说,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不要见外哦。

可是说什么呢,最后说实话的自找难看,因为实话不好听,说出来,会后还是自己解决、处理。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打怏怏,甚至是歌功颂德,形势一片大好,还是成了一言堂。

最后,大家大眼瞪小眼,一起符合一把手的言论。社会就是这样,太有棱角的人,没人待见。

可是一潭死水,又没有活力,势必领导又找出头鸟,但出头鸟最后又被卸磨杀驴。最后形成一种集体效应,沉默的大多数。如同沉默的羔羊,都等着被宰。

这就是普罗大众。

真是厉害,王小波将世事看的太透彻。

插花

相关文章

  • 思想家是假装不出来的

    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言辞犀利,很能振聋发聩。文革时期的经历给王小波影响很大,句句都离不...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沉默的大多数》一书大多在揭露人性和谈论艺术,不论是东西方的思维方式还是东西方对幸福的理解,不论是看待艺术的高格调...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阅读完王小波所著《沉默的大多数》,两百多页的杂文集,用了一周时间,看得不是太认真。阅读的时候没有看序言,全部内容看...

  • 读后感||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一直想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想知道王小波是从什么方面来写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按理讲,如果写王小波的《沉默...

  • 读后感||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这本书读的有点慢,大概读了九天。出差带着,平时上班也带着,但是大多是早上读的时间多点,其它时间几乎没有读。 读了王...

  • 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沉默的大多数》,是汇集了作家王小波百多篇杂文三十五万多字的集子。读王小波的杂文...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中国当代的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1966年到1977年间,正值青少年的他,家庭境况...

  • 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早在几年前就听到个说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我高中曾一度痴迷周国平,觉得他说出了很多...

  • 《沉默的大多数》读王小波

    故事讲得好了,世界就是你的。 “我认识一个人,是从安徽出来打工的。学了点手艺,在一个体餐馆当厨师。后来得了肝炎,老...

  • 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作者做了一番交流。通过文字,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想,作者的逻辑与及作者的价值观。不同的人,读同一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wt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