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很熟悉了,这是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千里江陵一日还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就在唐玄宗带了杨玉环一行人跑路的同时,诗人李白也奔走在前往庐山的路上。
无官一身轻、报国无门的诗人伤透了心,躲到深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作诗感慨道:“有策不敢犯龙麟,窜身南国避胡尘”。
这一年的李白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岁月早已经消磨了他年少的轻狂与万丈豪情。外面烽烟遍地,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李白决定在此修道成仙。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后,下博陵、至藁城,渡黄河,攻灵昌,陷洛阳,兵锋直指长安。因事发突然,唐军猝不及防,屡战屡败。唐玄宗带着杨玉环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太子李亨策动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父亲杀死杨玉环以绝后患。
眼见形势迫人,唐玄宗也顾不得昭阳殿中的欢爱与长生殿的誓言,下令高力士缢死杨玉环。
这一段故事,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眼见躲过一劫,胆寒不已的唐玄宗继续跑路,将收拾烂摊子的事情交给了儿子李亨。
不久,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李隆基被动离职,成了太上皇,除了徒唤奈何之外,只得下诏,以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定叛军,收复两京。但他就这样让出权力,也是心有不甘,与此同时又命令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在南方起兵勤王。
李璘也不是省油的灯,得到父亲授权之后,立即行动起来,在江淮地区招募军队,收取租赋,决心与李亨争夺皇位。李璘率军沿江东下,在经过庐山时候,得知大诗人李白在此隐居,就极力邀请他出山襄助自己成就大业。
李白本来就不是个奈得寂寞的人,见李璘请他出山当即应允。李白误以为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喜不自禁作诗自许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哪知道没几天,现实就将李白的理想击得粉碎:永王李璘被李亨打得满地找牙,兵败被杀。李白也因为站错了队,成了阶下囚。在众人的斡旋之下,李白逃过一死,被流放至夜郎。
李白前脚上路,就赶上了李亨大赦天下,所有死刑改为流放,流放以下无罪开释。刚刚走到四川奉节的诗人闻讯立即调头东下,船到江陵写下了传唱千年不衰的《早发白帝城》。
诗虽然欢快奔放,可是诗人已经垂垂老矣。经过这一次的打击,李白心同槁木,无复当年之勇,彻底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三年后,贫病交加的一代诗仙客死他乡,驾鹤西游了。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赏析
《早发白帝城》又名《下三峡》,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已年近花甲,人到暮年遭受不白之冤,国家处于动乱之中,这些遭遇让李白不堪重负,身染疾病,长期漂泊在外,身心皆无处安放。
离开江陵,一路艰难前行到达白帝城,忽然得到自己被赦免的消息,不必再去偏远的流放地夜郎,让李白惊喜万分,他立刻从白帝城启程顺流而下前往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得到赦免的消息后,李白一早便乘上小船告别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之上,山峻城高。
这里是长江三峡西面的起点,从江上的小舟仰望白帝城云烟缭绕仿佛置于仙境之中,云彩经晨光照射后变成七彩云霞。
诗人描写曙光初现彩云满天的样子正切合了自己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乘坐轻快的小舟经三峡奔向目的地。
千里江陵一日还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朝一里约三百多米,并不是五百米。春水盛时,从白帝城乘船东下到江陵,三百余公里,却可以做到朝发夕至,飞奔的骏马也比不上行船的速度,顺水疾驰而下的小舟让李白更觉畅快淋漓。
在这句诗中使用了一个“还”字,江陵并不是李白的故乡,是因为李白在赶往流放地时经过江陵时遇到了朋友郑判官,这次被赦免,李白想回到江陵去投奔郑判官,所以他用了一个“还”字。
两岸猿声啼不住”
长江奔涌在峡谷之中,两岸是陡峭的悬崖和茂密的树林,在这里栖息着许多动物。猿猴不时发出啼叫声,船行飞快,周围此起彼伏的猿猴啼叫声连成一片,让人感觉到耳边一直有连续不断的猿叫声,所以诗人说“啼不住”。这种非常传神的细节描写,真是令人折服。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在前往白帝城的路途上写了《上三峡》,逆水行舟不仅船重,心情也一样沉重,流放夜郎对李白的精神上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从白帝城出发顺水而下时,不仅行船速度飞快,更重要的是李白的心情也轻松起来,他盼望着快点与亲友团聚,盼望着重新开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长江两岸山峦叠嶂,轻快的小舟自如穿行在滔滔江水中,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跃然纸上。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名篇之一,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历艰难岁月之后重新焕发出的激情。长江两岸地势险要,山川秀美,诗人把轻快的心情和秀丽的景色融为一体。这首诗风格飘逸流畅,意境悠远,读起来就能感受到诗人的轻快与愉悦。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