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精进·自律读书博览群书学院
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深度思考”

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深度思考”

作者: 安之腾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2:25 被阅读1165次

1.

随处可见的碎片化

近些年来,碎片化学习大行其道。仿佛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最热爱学习。只见那等公交车的,排队买票的,甚至是和女朋友约会的,都好像放不下学习似的,人手拿着一个手机,看那所谓的碎片化资讯。

这种零打碎敲的学习方式,有些人对此表示洋洋得意。终于,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理直气壮整日拿着手机,还不挨训的理由:没有办法嘛!你看!我在看文章,学习知识呢!

还有的人,每天要翻好几遍朋友圈,还要查看好几次邮箱,仿佛错过了一个消息,就是错过了一个亿。

我常常看到有人整日抱着手机傻笑,却再也很少看到专心看书以至于听不见别人呼唤的专注者。这个时代,不看手机,没有朋友圈的人,太少见。人们也正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浮躁。

2.

深度工作

这个时代,盛行着成功学的鸡汤,尽管很多内容并不符合逻辑,但是大凡卓越者,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都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想学习这些理念,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书籍,比如成甲的《好好学习》,《穷查理宝典》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深度工作》。他们的书,虽然用的词汇都各不相同,但是通览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专注。

专注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好好学习》把它定义为“认知深度的提升”,而这种提升,需要我们掌握“临界知识”。而所谓的“临界知识”,指的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它的理念,来源于《穷查理宝典》的“普世智慧”。

今天,我们所提到的《深度工作》,它给出这样的定义: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要想证明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就要举出证明深度工作更能让人成功的例子,《深度工作》这本书指明,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三种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抛去第三种资本的拥有者不谈,前两者,我们可借鉴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这两类人分别是:高级技术工人超级明星(一个领域达到精英水平的人)。

他们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他们的核心技能在于: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这两点核心技能,分别对应以上两种人。

对于高级技工来说,如何学习很重要。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成功。唯有深度工作,才可以让人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对于超级明星来说,能否产出很重要。一个人就算学得再多,不能保质保量的产出就无法成为行业的精英。

前者需要刻意练习,后者需要更深入的思考。这两者,都需要人们具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3.

深度工作的准则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开放式办公室和即时通讯更是降低了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又因为深度工作所带来的价值难以衡量,以及人们工作时所奉行的最小阻力原则(倾向于做简单工作的原则),人们更喜欢用忙碌去代替深度思考。

然而,也正因如此,深度工作才更有意义。在这里,作者卡尔·纽波特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四项准则,分别是:

  • 准则1:工作要深入
  • 准则2:拥抱无聊
  •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 准则4:摒弃浮躁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3-1

工作要深入

要想深入工作,有六个策略可以达成目标:

3-1-1: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不同的人,进入到深度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在进入深度工作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深度哲学。

  • 禁欲主义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的奉行者,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无人干扰的环境下高度专注地工作或学习。有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用电子邮件,更极端一点的,可能会过着如山中隐士一样的生活。这样的一个状态,固然能够减少干扰,但是适用于这种哲学理念的人毕竟是少数。

  • 双峰哲学: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全的禁欲主义,包括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也都没有采用禁欲主义的深度工作方式。他所信奉的是另一种哲学,也就是双峰哲学。
    双峰哲学,要求人把个人的时间分成两块,将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这样的一个分割方法,可以让你不仅拥有高产出,而且还能保证生活的顺利进行。

  • 节奏哲学:
    比双峰哲学更灵活轻便一点的,就是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这和我们之前解读过的《习惯的力量》有着同样的见解。奉行这种做法,既极为高效,又不会让人心怀愧疚。

  • 新闻记者哲学:
    除以上几种之外,还有一种新闻记者哲学。它所倡导的就是: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立即转入深入工作状态。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每一次启动进入深入工作的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身能量的消耗。往往,把进入深入工作的时间固定化,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四种哲学,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于深度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不同的习惯,成就不同的哲学。

3-1-2:习惯化

记者曼森·卡里用了五年的时间编录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习惯,他总结了这种系统化倾向:

有一种很普遍的认识,认为艺术家的工作靠的是灵感——不知从何而来的创意魔法让你灵机一动,灵光一闪,才思泉涌……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使大家明白,等待灵感来袭是非常非常糟糕的计划。事实上,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或许就是,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忽略灵感。

确实如此。在我开始写作的200多天里,养成写作的习惯,往往要比苦苦等待灵感重要得多。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有灵感才去写,更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写,才有灵感。

把艰难的任务习惯化,可以让人们在启动任务的时候,少耗费一点心智的能量。《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更是强调了养成习惯的好处和重要性。

深度工作同样离不开这一点。只有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我们才能够不费力地保持专注。

3-1-3:要有大手笔

同样的事物,换一个好一点的包装,就能大幅度增加其价值。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妨也加大投资,在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金钱,可以督促我们更加严格执行手头的任务。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最后一本书的时候,住进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级巴尔莫勒尔酒店。在这家酒店每日需要花费1000美元。它是经典的维多利亚时代建筑,装饰着华丽的石雕和一座高高的钟塔。而且,它距离爱丁堡城堡(霍洛沃茨魔法学校的灵感来源)只有几个街区远。

同理,为了持续地写作,买一个好用的笔记本电脑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这些投资会持续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去占据心理优先的地位,强化做事的动力。

3-1-4:不要独自工作

虽然,深度工作需要更为安静的工作环境,但这并不代表着与世隔绝。很多时候,和他人合作,更容易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与他人协作共享,更有助于将自己推入到更深入的工作状态。

3-1-5:像经商一样执行

如何像经商一样执行呢?有四个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2.抓住引领性指标。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4.定期问责。

用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关注重要的事情,确定目标并记录进展,然后定期反思。商业上的法则,决定了你不努力,就不会赚钱。在工作生活中也应如此。为了金钱以外的个人利益,我们也该兢兢业业地努力。

3-1-6:图安逸。

深度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定期放松大脑。因为:

1.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2.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3.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时常给自己放个假,我们的大脑才会更清醒。

3-2

拥抱无聊

这里的拥抱无聊,并不是让我们一味地休息。而是,要在无聊中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

1.高强度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克服分心的欲望。

那么,所谓的拥抱无聊,其实也就是一种训练集中注意力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要求我们不要不断分心,而是要不断专注。

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之后在这些时间之外不再使用网络。这种做法被称为网络安息。网络安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懂得在紧盯屏幕时我们所失去的东西。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比如,走路、慢跑、淋浴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去想一件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这有助于我们以后更快速到进入到深入工作的状态中去。

另外,做一些锻炼记忆力的小游戏,也能够提升个人专注的能力。这些练习,都有助于我们状态的快速切换,使自己更轻松地进入到深度工作。

3-3

远离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让我们淹没在各种轻而易举得来的信息之中。它有很多弊端,一方面,这些工具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工具而变得无能。

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合理地利用网络工具,让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

在网络使用的习惯中,可以采用关键少数法则,即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行为目标,只有当网络运用有利于行为目标的时候,才去使用它,除此之外,把精力用在别的地方上。

而社交媒体的断舍离(比如关闭朋友圈),会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社交媒体之外。

使用网络去工作和学习,我们就成了网络的主人。而用网络消遣,最后可能被消遣的只有我们自己。合理地使用网络,适当远离社交媒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稀缺但是极为重要的品质。

3-4

摒弃浮躁

更少的正式工作时间有助于挤压出更高的效率。在更短的时间里,我们会意识到很多原来以为重要的工作,其实都是浮浅工作。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中的分量。当然,只是减少,而不是完全消除。

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用在解决最难的问题上,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则。在其他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完成一些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必要的事情。

经过实践观察和对自己目标的分析,我们会更明确地知道对自己来说,何为重要。不仅如此,我们在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同时,还应该给自己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持久的高效率。


4.

启发

以上四点,是深度工作的四个原则。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够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的品质,极为可贵。

向优秀的人学习,我们才会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依赖网络,适当地远离社交媒体。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在各种安排上,了解自己的习性,找到自己最容易专注的时刻,并努力把专注培养成一种习惯。

这些,并不容易。每一个点,都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沉下来,有深度地工作和学习,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我在努力,也希望这些对你来说,也能有用。

文|升腾的信徒

相关文章

  • 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深度思考”

    1. 随处可见的碎片化 近些年来,碎片化学习大行其道。仿佛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最热爱学习。只见那等公交车的,排队买票...

  • 《浮躁》的社会,需要思考

    贾平凹先生《浮躁》一书读完,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 对于写书本身,写一本三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对...

  •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我们

    当今社会节奏快,人们都活着“快餐式”的生活,人们往往需要更快的动作,更快的学习,更快的吃饭,等等。 在这一现象发展...

  • 我们需要深度思考

    一直以来我总是想把初三英语考试的各种题型分类做成专题,结合例题指导学生做题方法。但是一直是想的多做的少。 今天有机...

  • 浮躁社会里的我们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现在社会上的90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越来越挑剔,对于工作完全由着性子来,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 关于社会浮躁阅读的思考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看看天气,迷路时打开手机地图,心烦时开启音乐,沉闷是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的生活视乎离不开手机...

  • 浮躁的社会需要静气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

  • 浮躁的社会更需要定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是金钱地位物质上的攀比,很多人不满足现状。不能安分守己,开...

  • 浮躁的社会,焦虑的心态,我们更需要平静

    原创-撰文|佩奇娘 我会慢慢等,慢慢等,等红灯变绿灯, 我会慢慢等,慢慢等,等黑夜到黎明。 别着急,一心只等葡萄熟...

  • 早起第117篇,耐心和谨慎(独立思考),才是现在社会需要的

    我们不缺少浮躁和激进的进取心;我们缺少耐心和谨慎(独立思考),而后者才是当下这个社会最最需要的。 1、孤独感 每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深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a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