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是几位大伽不约而同推荐的电影之一,冬日暖阳,气候宜人,晚上接完孩子后兴致颇好,便与孩子一同选择了这部影片观看。
这是一部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影片,它暗含玄理、哲学、中国智慧,综合山水、太级、面条、中式建筑等中国元素,角色表情丰富细腻。但相比《卧虎藏龙》,它人物语言幽默,情节跌宕,看时精彩,上厕所也舍不得起身,但看完总觉得缺少一点品读中国古典文化的余韵,整个的感觉有点像看《疯狂动物城》。
于是上网搜索,竟然除少数角色配音外,全部是外国人马制作,又不得不佩服了。要知道,这部片子的画面,无论是乌龟大师羽化时极其浪漫的山水桃花,还是挑选神龙大侠盛会时喜庆的音乐、烟花、中国红,全都是浓浓的、却又丰常符合剧情的中国味,一点也不突兀。
可惜,它对于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虽在影片思想中有所表现,但从剧情的铺排到表现的手法上,都还不够中国味,仅仅是运用了诸多中国元素,对于孔孟老庄的文化精神,并未作深入的诠释。但作为一部好莱坞味的商业片,站在另外一个国家的角度,也许已算极致。
为什么中国商业界的大伽频频推荐呢,也许它关于“梦想”的叙说,符合大多人的一生吧。
影片中熊猫和父亲做着卖面条的普通工作,却梦想着成为一名武林大侠。父亲以命运劝说他踏实做属于自己的工作。熊猫却放下面担,用尽办法一窥神龙大侠选拔会。意外被选后,师父不待见他,师兄们嘲笑他,他都没有放弃。待师父真正收他为徒,期望他有朝一日能打败大龙时,他却退缩了。不甘于昨日,却又害怕明天。从年轻时怀揣梦想,到终于靠近梦想,却发现自己真正离梦想的距离那么遥远,似乎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这多么像中年时的我们!终于认清了现实,却也逐渐放下了梦想,对自己说“不要再执着了”。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联系的一个老朋友,年轻时我们也是喜欢畅谈梦想。多年未见,问起他的近况,问到他现在的想法,他笑答:“你都孩子他妈了,还能想这些,难得。我现在还有什么想法,曾经想的都不可能了。到这个年龄,事业很快到顶峰,然后走下坡路。能把孩子培养好,为年老做好准备,就不错了”。
他说的当然对,都是人到中年最现实的选择。相比,我是不是影片中的大龙呢?他责怪师父,宠他,爱他,教他学最好的武功,给他满脑子梦想,却不给他至高无上的神龙秘笈。他因此将恨意付诸整个山谷,并意欲摧毁,而真正的神龙秘笈却是一纸空白。
梦想给我们以动力,却也带来无穷的欲望,并因此而让人忘记初衷,忘记专注于事物本身,反而实现不了梦想。
人到中年,还满口梦想的人确实滑稽可笑,而没有梦想甘心认命是不是也有一丝可惜呢?也许最好的是,将梦想深藏心底,朝着梦想的方向,过好每一个今天,将一切交给时间,不去想梦想实现后的荣耀或梦想无法实现的平庸。这些,影片并没有给出答案。
不得不说,曾经酷爱阅读的我,越来越不爱看书不爱观影了。即便偶尔的阅读,也再少有虚构类。电影毕竟是电影,再精彩,也比不过现实中身边人的命运精彩,再复杂,也比不过社会与人心,论借鉴与学习,也仅如一碗鸡汤。
电影与书籍,哪里来得这现实世界过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