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漫漫人生路,慢慢体会
柴志和归乡再创业只为家乡人及青山绿水

柴志和归乡再创业只为家乡人及青山绿水

作者: 罗帮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05:35 被阅读0次

    罗帮义 


    炎热的夏天,大理市凤仪镇三哨村的山谷郁郁葱葱。一个名为栖凤谷的农业休闲庄园近60亩的向日葵竞相开放,凉爽的气候,让很多来避暑的游客在这里休闲玩耍。


    三哨村,大理市凤仪镇一个脱贫攻坚重点村,也是洱海流域水源地重点保护的一个村,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口,耕地面积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少,直至2016年才脱贫出列。


    “想要发展,必须补足产业的短板,必须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三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尹文芳说,早在2018年,三哨村就谋划打破产业壁垒的出路,但一直没有成行,“没有带头人。”寻找带头人成为该村最棘手而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思来想去,尹文芳想到了从村里走出去并且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有了一定实力的柴志和,并亲自找到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柴志和。


    柴志和三哨村人2007年离开家乡17岁初中毕业,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出门打工,第一份工作就跟着安装水电的老板,由于能吃苦爱学习,深受老板的喜欢,一干就是7年,由于年轻,每月都是月光族,找到女朋友到谈婚论嫁时,也没有存下一分钱,要想筹到结婚的费用,他第一次请求老板给自己单独承包工程,老板很喜欢他的为人和干事实在,就给他一个单价不小的项目,柴志和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顺利成家。往后他的事业顺风顺水,工程也越做越大。


    “当天,我老同学找到我,开始我只是不好意思回绝,勉强答应,可晚上想想家乡那些乡亲因为没有产业支撑靠山吃山思想严重,深感自己应该为自己家乡做点什么”经过深思熟虑2020年4月,柴志和回乡,决定在山谷里创业,将山谷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栖凤谷,填补三哨村没有长期稳定产业的空白。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老同学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个事业,他把自己所创业定位为农业示范基地,主要以观光休闲为主。万事开头难,但在镇、村和农业、扶贫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高价流转村民土地,全部采取生态种植模式,大水大肥的农户传统种植得到彻底解决,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顺风顺水。2021年4月,大理栖凤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流转土地种植板蓝根。并通过村党支部 +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120多亩的板蓝根,并与药企签订订单,半年多后,200多亩板蓝根喜获丰收,大理栖凤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收购村民的板蓝根后,销售给药企。每亩地的产值3000元左右,第一次打破三哨村没有规模产业的历史。村民受益,村民不再有掠夺树木的习惯,渐渐地三哨河的水也逐渐变清。


    产业成功,柴志和又看准乡村观光旅游的机遇,立足三哨村夏季凉爽、环境好的优势,打造了栖凤谷生态农场在他心里萌生,说干就干,农场打造遵循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季节的农作物作为景观,以生态旅游的模式,做起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户外运动、露营、农耕体验、音乐舞会等多种形式的经营。农场建立后,他注册了“栖凤谷”商标,收购三哨村村民的土鸡、土鸡蛋、松籽等农副产品,再进行统一销售,形成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价值。


    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美的环境,经过近1年的运营时间的运营,节假日、周末农场客人都要通过预定,农副产品销售供不应求,部分村民成了长期员工,大部分村民成了季节工,不用出门就可以按月或按时拿工资。 柴永是在这个农庄的长期员工,每个月可拿到4000元工资。


    据柴志和介绍, 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守护一方绿水青山,一直是他的初衷,早年在外时,他就牵挂家乡,2018年捐资9800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2019年为大哨村民小组“一事一议”等基础设施建设捐资41000元。他说:“我是这里出去的人,走到哪里不能忘根,回来创业后,也希望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想带动村民,我自己必须先站稳脚跟,如果我站都站不稳,想带动村民就是空想。”柴志和说,“现在的探索已经小有成效,希望未来三哨村能够多有几个遵循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栖凤谷’,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家一起致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柴志和归乡再创业只为家乡人及青山绿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he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