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

作者: 水湄青萍 | 来源:发表于2023-05-11 06:54 被阅读0次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山中

图、文/水湄青萍

01

自小长在山中,玩在山中,抬眼是山,环顾四周皆是山,山是早看腻了的。

山,曾经意味着闭塞、贫困,甚至大家还习以为常地称没见过世面的人为“山头人”。而我这个“山头人”,在山里长到十八九岁,直到外出读大学,才第一次走出大山。且真如“刘姥姥”一般,对于什么都是好奇的,憧憬大海的辽阔、惊涛拍岸,平原的开阔、莽莽苍苍。

然而,兜兜转转的,我发现,自己内心眷恋着的,却始终是山的巍峨和深沉。多少年来,我终究没有养成大海般的胸襟,总是小家子气,像山一般的静默。或许,不知不觉间,山的意象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了吧。

最近几年,每逢假期,我似乎更愿意往老家山里跑了,避开拥挤的人群,也远离喧嚣的车水马龙。而曾经如屏障般横亘在我与世界之间的大山,如今却化为母亲温柔的怀抱,抚慰着一个游子的万千思绪。

山的美,也就这样在冰封解冻后,再一次显露出来。

山间多竹林,大鹅嬉戏田间

02

五一假期,我们照例回了老家,驱车前往遂昌九龙山。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也因其高大的山峦,阻挡了冰河世纪曾经让多数动植物覆灭的寒流,成了众多孑遗植物的庇护地。

想着这样的所在,植物资源必是非常丰富的,着实激动不已。不过,从家里出发,路程要将近三个多小时,且山路弯弯绕绕的,颇为周折。

好在一路上,我们随停随玩,倒也惬意自在。而且,遂昌这个浙西小城,其美的精髓,常不在某个点,而多在路途的山水中。

所以,我人虽坐在车里,心早已飞将出去,沿途悠游山中景致了。可巧,昨日刚下过一场雨,时而有清泉从两山之间奔流而下,又或是在山顶的岩壁挂下一条白练来。伴着清泉的“哗哗”声,再看这山里的绿色,越发层次分明、鲜明可爱起来,实在是怡情悦目。

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毛笋窜得老高了,是不能再吃了的。不少毛笋的笋衣已然剥落,显出一截碧青的身段,那色彩好看极了。新竹即长成,老竹尤青翠,几代繁衍生息,占去大半江山。间或的,便有几株鲜红的杜鹃花,从路旁的山岩边横斜逸出,不经意间跳入眼帘。远看,就如跳动的火焰,似要将青山点燃一般。

开车开得倦了,我们便在路边停下,几个人漫不经心地拐入一条小道。未曾想,却沿途遇见不少“旧友”:老虎蓟、忍冬花、野蔷薇……哦,还有藏在童年记忆里、熠熠生辉的毛茛花。

毛茛花五个黄色的花瓣,全覆着一层蜡质的薄膜,在午后热烈的阳光下,就如碎金般闪耀着。儿时,我常摘了,夹在书页间,许久再拿出来,依旧保留着最初的光泽。

每每在山中漫游,我总有一种老鼠掉入米缸的快乐,沿途捡些花儿果儿的,美好总是不期而遇、目不暇接。

或是阳光打在一棵高大的鹅掌楸上,从缝隙间漏下的光,将一片马褂式的影子投在另一片叶子上,枝叶相互交叠间、随风摆动,光影斑驳陆离。那是一抬头的温柔。又或青苔苍翠欲滴,覆于一块块石头拼接的山路上,不经意间,便瞥见了一种绝美的落花,那花仿佛从天上掉落一般,仙气出尘。那是一低头的惊喜。

周遭万籁俱寂,你感觉到身心都是轻盈的、愉悦的,只需要让自己交付出去。

仙气出尘的山花 山谷间清澈的溪流

03

车子随着山势蜿蜒盘旋而上,隔着一湾碧玉般的河流,只见对面一座座黑瓦土墙的房子,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体之中。在重重山峦的怀抱里,颇有种遗世独立之感。若遇上雨后初霁,云气缭绕于天地间,青山若隐若隐,恍如置身仙境。

每次回乡,遥望青山妩媚,我都禁不住畅想:若手捧书卷、闲来写文、访花问草,漫看云舒云起、日升日落,就是一辈子都待在山里,我也是愿意的。

但,从小生于斯长于此,我深切地知道,我眼中的“山”,是带有一种审美色彩的。就如人们羡慕陶渊明的超然洒脱,但鲜少知道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也唯有常年山居的人,才真正能体会个中滋味。

乡人对山的情感始终是复杂的。一方面,大山如母亲般哺育了一代代的乡人。从一日三餐的稻米,到造房所用的杉木,甚至只是孩童采摘的山莓、乌饭子,皆来自大山。另一方面,山的难以跨越,无形间又给人的谋生、甚至经济发展徒增了许多艰难。

因为山高路远,乡人们赶集、出趟远门,都是非常不易的。想起外婆原来的老房子,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伫立在半山腰。多少年来,唯有一辆巴士早晚往返于山脚下。下了车,还得走过一段长长的山路,才能远远地望见外婆家黄泥垒成的围墙。

许多回,我都在梦里不停地走山路,走得精疲力尽,可抬头一看,外婆家还是那么遥不可及。那时,我总不忘向母亲抱怨:“为什么外婆家住得那样高啊?”

而母亲年轻时,一个瘦弱的姑娘,就是这样挑着一担担谷子,为着晾晒、储藏、碾米,总要在山路中往返好几趟。住在山里的舅舅一家,曾就是靠去山里背木材、采摘新鲜的箬竹叶,获得微薄的收入。

但,漫漫岁月里,乡人终是找到了与大山的相处之道。那如波浪般在山里涌动着的梯田,便是明证。山让出了一点空间,收留了乡人,而水稻、茶树正是沿着这层层叠叠的阶梯,一步步走进了大山,丰盈了乡人的衣袋和粮仓。

车子缓缓爬上山顶,远山的轮廓渐渐在眼前整个地展现出来。极目远眺,唯见巍巍青山,峰峦叠翠,形态万千,层层向天际处延伸。那近处的山,上面的草木皆历历可见;而远处的,则如一卷巨幅的山水画在蓝天白云下徐徐展开。

远山始为容,唯有隔着一段距离,才真正懂得了人之于山的情感。

镶嵌在山中的民居 雨后初霁的青山绿水

04

我们抵达此行目的地九龙山时,已接近中午了。山脚处,有一个酒店和植物展览馆。因着山中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常有父母带着孩子过来研学。那天,我们去的时候,刚好碰上一群孩子在做植物标本。不过,除此以外,就鲜少有其他游客了。

简单地吃过午饭后,我们便往山中进发了。因为事先从周围的乡人那里打听得知,去往山中的原始森林,还需步行6个小时。考虑到带着孩子多有不便,我们便只是“浅尝辄止”,走了一小段路。

尽管如此,当我在幽静的山路中缓步行走时,还是整个儿地“沦陷”了。雨后的山,似乎刚从水里打捞出来一般,湿润润、清凉凉的,伴着山中涧流的潺潺声,感觉美妙极了。沿涂的某几处石壁,水流“哗哗”直往下淌,浸湿了大半路面。最可爱的,是那附于壁上的青苔,那亮眼的绿色,那轻柔的触感,一压便渗出水来。

走到后面,有些渴了,父亲随手采了一张碧青的箬竹叶,折成管状,便撅着嘴,搭在岩壁上喝起来。我忙笑道:“会不会不干净呀?”“干净着呢,这可是山泉水!”孩子,更欢脱如兔子,一路边跑边玩。此刻,我们都像挣脱了尘世的种种束缚,重新回归到自然之子的身份。

虽然,这趟行程不曾走进九龙山深处,但我的心中不曾留有遗憾,因为风景本就是在途中。这一路,我已经重温了与大山的种种深情,且又将带着它给予的力量,再次行走于城市的水泥森林中。

回家的车上,孩子沉沉地睡着了,我望向窗外:天色渐渐暗了,夕阳的余光将山体分割成阴阳两半,而后那道界线步步上移,直到将整座山都融进茫茫夜色中。随之,山和树的剪影越来越浓,于是,便只看得清一条连绵起伏的线条,向远处延伸着……

这是我儿时看了无数次的山间日落,此刻,分外动人。

带着大山的爱继续前行

附:那天在九龙山,朋友拍到了这个小东西,尾巴将近身子的两倍,把他惊讶得不行。

相关文章

  • 只在此山中

    时光悄悄划过长夜,画出美丽的清晨。这个时候的清晨如水妖一般,冷艳高贵。可远观,如若离得近了便会感到不怎么舒服的...

  • 只在此山中

    吃晚饭的时候和Jane看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是关于无礼亲戚的。多数辩手的论证我都没往心里去,只有一个叫刘楠的辩手讲...

  • 只在此山中

    磨亮斧头,取下麻绳, 系好解放鞋, 喝完一碗菊花茶, 揣上几个小米馒头, 大黑狗带路, 入山伐薪去。 登彼泉岩, ...

  • 只在此山中

    在人际交往中,越长大越深刻的体会到“求同存异”的明智之处。有时候喜欢宅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看外界风云如何变幻,反正...

  • 只在此山中

    此山,名为大黑山,相当于故乡的“泰山”,是故乡最高的一座山峰,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都可见远山淡影。 今日阳光和煦,...

  • 书法—只在此山中

  • 只缘生在此山中

    久闻齐云山天然雕琢的美,心心念念七八年,这个夏天终于天时地利人和得以成行。登山露营归来,美不胜收的崇山峻岭,蓝天白...

  • 只缘生在此山中

    周末又读了一遍《倾城之恋》,看似圆满结局难掩悲凉底色,不明白对婚姻爱情人性看得如此通透的张爱玲为啥自己却纠结于渣男...

  • 水彩-鹿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功课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在此山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if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