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教育的情调》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
在这一章里,作者对教育现象学进行了严谨、深刻、全面的论述。
开篇的话即是对教师的提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对生活的好奇,即使是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应如此。”只有教师永远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到好奇,才不会厌烦厌倦生活和工作,带给孩子的才永远会是阳光,积极上进的。
这也是李树英先生所做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
一、什么是教育现象学?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它以日常生活为原点,让我们始终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保持一种敏感,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他驱使我们去研究日常生活体验的教育意愿,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的一个流派,也是教育学的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从这个视域来看教育现象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
二、教育现象学受到人文科学界欢迎的原因是其本身的几个特点。
1.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方面。显性情况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完成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点,会做几道题等等。这不应该是衡量一节好课,一位好老师的标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课堂上究竟有什么样的体验,老师所讲的是否对其产生了影响。“教育现象学认为,比起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更为重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真正受到的影响也许更富有教育意义。”
2.关注课堂内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内的是教育情况,而教师或者成人对学生的影响不只发生在课堂上,更发生在课堂外,而且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成年人世界的代表对孩子具有权威性会产生影响,所以教育现象学不仅仅关注课堂里的情况,他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是世界,关注孩子所有的生活体验。
3.关注教之“学”,更关注教之“育”。一个人的教育是不是可以非常清晰的分为教师教知识,家长育人品呢?明显不是的,从国家层面的要求来看,教育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这里的德既包括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更包括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所以单靠家庭方面是完成不了的。“一位好的老师总是无法将教学和教育分开,他总是情不自禁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在孩子向成年人发出召唤的时候,给予其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往往在教学的同时也教给了孩子生活,进行了教育优秀的教学,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学关系的情境下才能发生教育现象,学强调一种为人师长和为人父母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就是强调达成教之“学”与教之“育”的统一,更强调教之“育”,强调教育的规范性。
4.关注教师工作的技术层面,更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及教师的教育机制。作者在这里以赫尔巴特和乌申斯基的观点强调了教育机制的重要性。引用如下:
1802年,赫尔巴特在关于教育的首次演讲中说过,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一名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制感呢?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制,那么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他也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性的教师。
三者观点融合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发出者,不能仅仅教书本知识,教死的知识。他应该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以人格魅力去影响,熏陶学生,让学生与自己、与周围的人、与社会相处得更好更和谐。
5.关注现象学哲学的理论,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现象学的研究不仅仅关注现象,学哲学的理论和思考,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生活中的实践关注,成年人与孩子相处是双方的真实体验。这一段我个人认为,基于理论的思考与研究有数值高格之感,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中去反复运用经得起验验证,才能产生其实际价值。
三、教育现象学做什么?
1.教育现象学彰显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在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全理,看到的不是抽象的人和客观的事件,而应该是具体的人,具体的是关注人的独特性和独特体验。这里提出教育现象学是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包含了三种为本:即以孩子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研究者为本(研究者要关注和认同自己的体验)。
2.恢复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往往会面临无数类似的十分具体的情境,面对一个个独特的教育情境,我们是否会马上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作出判断,我们是否会去问一问孩子,他当时的具体体验是什么?我们是否会尽量回到教育情境本身去反思一下什么样的行为最适合孩子,当时的情况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关注学生个体和自身的情境,这样的研究更聚焦、更有价值。
3.让成年人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教师需要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课堂管理知识,教育技术知识等等,那么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是否就足够成为一名好老师了呢?显然不是。教育现象学认为,“优秀的教师还有一种比“知识渊博”更为重要的品质,即“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他是一种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学校生活,课堂生活中会有很多偶发突发事件,面对这样的事件机制的老师,似乎即刻就能做出在那一刻对孩子较恰当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机制,教育机制是潜在的隐性的,是一种融入身体的体知。”
四、教育现象学如何做?
1.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这里包括“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形成反思力”两个观点。
2.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法从事教育研究。这里包括“对生活现象保持关注、描述性的写作”两个观点。
教育线上学是一门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文视角的研究方法。李树英先生认为,所谓教育现象学就是一门追问对教育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之体验的学问。这里的现象指的是我们教育生活中具体的情境,这种情境涵括了生活世界中所有的人与人交往的时刻,这种现象需要用“心”来“看”教育。
所谓用“心”来“看”教育首先意味着必须走向儿童的世界,其次意味着必须承认,理智并不能够处理好所有的具体情境中的教学问题,最后意味着必须承认,所谓教育就是尊重儿童的个体独特性优先考虑儿童的幸福。
读完两遍,兴致未尽,依然觉得有许多共鸣未曾表达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