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102409/69f5860637da965a.jpg)
蒙田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自以为太善良的“讨好型人格”,不好意思拒绝人。因为不懂得拒绝加班借钱,甚至最终还是得罪人,真的可以用一句“我太善良”就能解释得过去吗?
如果说求助张不开口是因为自己好面子,那么如果想拒绝一个人,明明是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为什么还是说不口呢?
原因是我们把拒绝对方的提议跟拒绝对方本身,理解为是一样的。认为说出了“我拒绝”三个字就彻底把对方得罪了。
而事实上一个懂得沟通的人是完完全可以做到只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或者方案,而不否定对方这个人。
善于拒绝是一种建设性的沟通能力。
本节要学习的就是拒绝该拒绝的是团结该团结的人,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意识。
拒绝=开门见山+移花接木。
“开门见山”的意思是直接表明立场;“移花接木”是重新发牌,提出能够替代的方案。
✔动作一:开门见山。
在表达拒绝的时候因为担心伤害对方,会把话说的特别委婉。但我们认为的委婉,在对方眼中恰恰是模糊,语焉不详且拖泥带水,没有给一个准信,最终会耽误别人的进度。
学会拒绝,是不要把一个错误变成两个。
比如,自己因为某件事去求助或者是去提要求的时候,肯定是做过被拒绝的思想准备的。但如果对方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那么你就有点拿捏不住,然后心里还抱有希望。
等到事情快到截止日期了再跟对方确认,得到的答复是“不好意思没法帮忙”,那你就把自己就逼到了绝境,因为没剩多少时间可以去找备选方案了,这是不是耽误了你自己的事情呢?
所以委婉和延拓只会放大对方,因为被拒绝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会起到安抚的作用。
强调“拒绝要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要把立场摊在桌面上说清楚,是为了避免负面影响。
开门见山的拒绝,要满足“第一时间”和“第一人称”两大标准。
第一时间指,对方提出某个要求后,我们判断以后觉得行不通,就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比如有朋友来找我们借钱,我们不想借又觉得当面不好拒绝,所以用“回家商量”开拖延对方,最后的结果肯定闹得双方都很不开心。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别人。
第一人称是指,不要为自己的拒绝胡乱找借口。在拒绝别人的时候通常不会只说不行,经常还要塞给对方一个理由。
作为身在职场的人,如果长期为自己拒绝找托词,比如“没时间,领导不同意”等等会给人留下“没有主见”、“没有决策权”的印象,这可比得罪某个具体的人更为严重。
当然在找“第一人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件事。一是不要撒谎,否则会一个谎再盖另一个慌,最终谎言戳破,反而会有失去信任的严重后果。二是最好只用一个理由来解释。这呢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需要过分的较真。
✔动作二:移花接木。
有时候呢,我们在拒绝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很难对他说不的人。比如家里的一位长辈或者前辈。那这时该怎么办?
方法一,比如你可以这样回复前辈:“你的事很重要,但我现在很忙,这样吧,我介绍一个专业的朋友给您?”
这个方案是虽然我们没有答应,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拒绝与对方沟通,依然保持建设性和方案里,愿意重新发牌,技巧是yes,if。
这个时候就不是找借口,而是向对方提条件,如果对方接受了提出的条件,那么后续就要履行诺言。
✔提前设定规则,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发现,自己老是反复的遇到同一种情况需要拒绝,那就应该意识到这不是拒绝某个人的问题,而是自己的系统本身可能有问题。
所以要提前设定好规则,把反复出现的问题集中消灭掉。
花姐举了一个例子特别好。他作为公司的CEO,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花姐您这会儿有5分钟时间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必须要拒绝。因为。一旦开始就不可能5分钟结束,作为CEO要管理自己的时间节奏。
后来花姐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他的日程表和全公司同步。现在公司的任何一个人都能随时看到花姐的日程表,有同事想预约她的时间,直接看日程表里有空档的时间就可以了。
通过这个时间管理,沟通的效率提高了,花姐也不用反复拒绝这类请求了。
✔上个台阶:如何对待被拒绝?
那么如果自己被拒绝了,该怎么办?
建议是一定不要死缠烂打。
很多经验丰富的人在沟通时提出的次优方案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所以次优方案的准备非常的重要。如此即便在被拒绝的情况下也能不断的发起沟通,被拒绝一样可以玩无限的游戏。
✔本章重点内容回顾
1、拒绝是一个洗牌的过程,你要把发牌权拿到自己的手里,在任何沟通场景中都能把握主动权。
2、要开门见山的表达细节,用“第一时间+第一人称”表明立场,不要拐弯抹角。同时要给出理由让对方能下台阶,但要注意绝不撒谎。
3、重新发牌时,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方案能力,如果一时想不到合适的方案可以用“yes if”的技巧去交换条件或者推迟交付时间。
注意: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补充。
“讨好型人格”的人,其实是因为要依赖别人,才会对别人表现出善意和友好。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性格缺陷,人们之所以会不自觉的讨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所需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只能从外界获得,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创造。
所有人都应该尽量避免给自己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当我们这么做时,就等于拱手让出了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