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公司群里看见了今年公司新招的应届毕业生们,那一个个清纯、阳光、瘦削的小仙女小帅哥们呐,仿佛一年前的自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兴奋,憧憬与向往,也许胸腔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呢?
我正式踏入职场的时间并不长,可是也许每一个刚刚进入所谓“现实社会”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是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如今的中国贫富差距其实很大,一线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农村的差别甚至会让人不相信这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
我就读的是一所不算名牌大学的财经类院校,读的是普通的财务相关的专业,现在从事的工作暂时是海外财务,工作并不算太累,甚至有时很清闲,但我很为自己担忧,每天都在焦虑,都在想着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与能力。
我思考了很多很多,最终我决定把努力的方向放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上,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专栏作者,或者自由职业者,我知道这与我现在的本职工作相差很大,然而我一直坚信,只要你对梦想足够执著,只要你足够热爱你想做的事情(比如对我而言是写作),你最终会走向属于你的那条路。
我其实很羡慕那些很小就发现了自己的热爱与兴趣所在,并且一直不断坚持的人,纵观我的成长史,我有很多的时光都因为眼界、思想格局而没有真正好好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志向。我曾经想进入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更为之付出过不少时间和心思 ,可是直到很久之后的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对写作的热爱,从此立志坚持写下去。
毕业后尤其是工作后,我对自己的整个人生23年直到步入职场的那些时光都进行了回忆与梳理。
从小我就是个非常要强的女生,也许是因为出自单亲家庭,我从小缺乏父爱,因为遇上了一个重男轻女的生父而导致非常非常没有安全感,我害怕自己会颠沛流离,会没有人爱,没有人理解,由此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大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想想真的非常非常有道理,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成年之后的行为,很多都可以追溯到他/她的童年经历中去。
小学时我很贪玩,仗着脑子不笨可以不用太费力,就取得不错的成绩,那时学习了跳舞(很传统的民族舞)、钢琴(这是我如今最大的爱好,写作与钢琴我甚至经常分不清我最爱哪一个,当然对写作的爱好我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很喜欢也很享受思考与码字的过程)。小学时有一位英语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1世纪的人才一定是要掌握英语与计算机的”,这句话在现在看来也许觉得没什么,经济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而互联网产业的大热,码农的应届毕业生的高薪,以及现在很火的AI、VR技术、机器学习都无不印证着未来是个“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后面我还会陆续提到我与英语、与计算机的缘分或说遗憾。
对于英语,我所在的小学对教育抓得比较好,1年级就开始教授英语,最初我也没有对它有特别的感觉,直到听到那一次英语老师的“对未来的洞见”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出于上进心的驱使,我开始认真对待英语,而当我努力为它付出之后,我发现英语是非常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或许不同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门门艺术, 在我眼里,艺术的宗旨就是寻求世间的美。直到工作之后,我仍然保持着每天的英语学习,我个人比较喜欢可可英语网站,这个网站我从大学就开始利用上面的精读听写功能来训练自己的听力能力,收效甚佳。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我为英语付出了更多的心思与时间,拼命地背单词,看文章,做题目,而且我并不满足于应试英语,我还不断搜罗各种好听的英文歌曲,记得当时那位美丽的英语老师给我们播放那首《Big Big World》,当时对于一个涉足英文歌很少的青春期少女而言,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我想这是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心声吧,每次听到了新的、好听的音乐时那种喜悦,难以言表,就好像耳朵怀了孕,更似发现了一片新大陆,新宝藏,难怪网易云音乐里不少歌曲从小众走向热门后,会有歌曲的粉丝痛心自己的最爱竟变成了烂大街的口水歌。
到了高中,学习压力更大了,在巨大的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心理压力下,我的高考发挥并不理想。我一度想早点逃离这可恶的应试教育,那时甚至很想去创业,(现在回想觉得既勇气可嘉也比较稚嫩,因为成人世界里最重要的是行动力与执行力,而不是空想,更何况没有产品、服务与技术,何来创业呢?),回想那时自己经常跑去杂志摊看各种各样的杂志,如今的自己依旧热爱阅读、思考与写作,也不得不说现在的自己与曾经的自己其实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致的,有迹可循的呢。
大学的我,虽然在努力学习着,可是内心深处却迷茫,焦虑,现在回头来看,我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当时有些行为现在看来很愚蠢,比如当时因为过于懂事而去做了很多时薪很低的兼职,如果我早一点接触到知乎,接触到了那些大牛们的思想,我就不会那么地短视,去拼命寻找一些对技能提升价值不大的兼职,而应该多读一些好书,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最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的方式。
本科快要毕业前,对于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等选择,我首先是选择了考研(现在回头来看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它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自律,坚持),考的专业是现在依然很热门的金融,可惜数学没有发挥好,最后经历了调剂到放弃调剂,最后选择就业去工作,偶然的机会进入了现在的公司,现在的现状是,公司的发展态势不错,但是我自己个人内心非常焦虑,因为个人技能感觉提升不大,即使是考CPA也无法彻底解决这种焦虑。
因为CPA,就像当年我面对的高考,你不得不考,矛盾的是,我的兴趣爱好不在于财务,未来是一定要转行的,这一点我已经深信不疑,在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写道:”96%的会计人员担心自己未来会失业“,普华、德勤开始纷纷使用起财务自动化机器人,我作为一个初入行者,就面临这样的现实,看了一些前辈的帖子,他们也在焦虑,有的在考虑学习编程,我也不得不考虑转行之路,也许财务这个行当的顶尖人才不会被未来的人工智能淘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当上知名企业的财务总监呢?行业的大势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对于CPA,我会为它努力准备与付出,然而,我的心境却与刚毕业那会不一样了,我知道自己不能盲目迷信一纸证书的力量,并非CPA没有用,而是我希望自己更多去思考为什么要考CPA,不能过高地期望自己通过拿下CPA人生会发生什么质变,我相信时光的力量,积累,沉淀的力量。就像高考无法决定你的一生一样,人生永远都是一场长跑。我知道自己不能任性地为了梦想而直接放弃掉考CPA,毕竟我依旧是那个要强的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就一个证书吗?拼了!
刚毕业那会,希望自己一次性拿下六门,当时已经没有了学校那样绝佳的图书馆学习氛围与条件,工作之后静下心学习更为考验人的自律能力与学习能力,考CPA是为了跳槽时向雇主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四大及其它事务所从业人员更是必攻克的对象,对于我这个内心梦想是成为一名专心写字的人来说,就当作是一场财商提高过程吧,学习原本理应是快乐的,应试的压力却令人感到压抑,却也是一种督促的力量,我会在备考期间坚持上来更文的!
我曾经有考虑过转向金融,并且花了大半年多的时间准备考研,但是在经历了一番探索与了解过后,我发现了自己似乎又是跟风(可见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多么重要,金融的确非常好,但是好,真的不等同于适合),并不真正了解什么是金融,也没有想好自己想从事的具体岗位,我真的了解金融吗?了解的有多深呢?我是真正地热爱金融吗?
我也尝试过转行到计算机编程,不知是出于对技术的崇拜,我一度后悔自己高考填志愿时未曾选择计算机专业,毕竟现在码农的高薪与优渥的待遇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的氛围据说也非常好,我在毕业之后对自己的工作、职业感到迷茫焦虑时,曾经一度想转行去当码农,去当个程序员,整天对着电脑撸代码。
我在知乎上搜了很多转行编程的相关问题,看到不少人也是由于对自己专业不满或工作不满而决心转行做码农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功了,亦或者是正在默默付出着。我了解了一些网络上可以找到的编程入门的课程,比如网易云课堂上有计算机专业本科4年的所有需要学习的课程,我为国内有人如此用心地为那些想要学习、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群体如此用心地打造在线课程而深深感动。
然而我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最后却决定放弃转行成为一名程序员,我放弃的原因是,我发现自己对编程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或者说喜爱,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是个偏感性和文艺的女生,对艺术、文字、情感的感知能力远远强于编程所需要的能力吧。一开始发现这一点我是非常沮丧的,毕竟我骨子里的好强告诉我,我不能惧怕任何困难与挑战,然而,后来我却释怀了,因为我依然对编程有兴趣,我可以学习它,但不再给自己”我要转行做码农“的压力,只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去适当地学习与了解,一旦没有这种需要以之谋生的压力,我开始与自己和解,努力去挖掘自己的真正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不能单纯因为一个行业的高薪而想去从事这个行业,因为每个行业都有高薪的那群人,但他们一定永远是处于金字塔尖的一小拨人,而促使他们能够爬到金字塔尖的,恰恰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唯有感兴趣,唯有热爱,你才能不断地坚持,才能克服寂寞,忍受孤寂,因为你对它的热爱,让你忘记了辛苦与疲累,你在坚持练习中提到了能力的提升,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喜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真正地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并不容易,但它应该成为我们终生的课题,让我们怀着一颗赤子的好奇心与求知心,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