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f9f28e73163ea8f0.jpg)
文/水湄青萍
端午回乡,心安理得做回了“女儿”,无所事事,闲逛蹭吃,全然一副昔日未嫁时的模样。到家的翌日清晨,趁孩子还在酣睡,便一个人溜进了早市。每个传统节日似乎都为了一张嘴,端午节也不例外,早市的清晨,赶来买菜的人流已是熙熙攘攘。
两边的菜摊、肉摊、水果摊、鱼虾铺子一溜儿排开去。红色的塑料盆里,龙虾张牙舞爪地举着大钳子,正准备“越狱”;大如乒乓球的东魁杨梅堆成小山,望之便口角生津;不远处肉摊上的喇叭里,传来叫卖声:正宗的土猪头,新鲜现杀,好”蝶”(吃)好”蝶”(吃)……
人们一边寻思着中午该烧些什么慰藉远方归来的儿女,一边穿梭徘徊于各个摊位,捞泥鳅、抓豆芽儿、挑螺蛳,询价声杂夹着谈话声,热气腾腾,活色生香。我虽独爱僻静,骨子里却留恋着这样的人间烟火气,村里的熟人迎面碰上了,便招呼一声“回来了啊”,这是城市里所没有的热络。大方先生说,传统节气能回来就回来,也是让孩子感受下我们儿时过节的氛围。
到了端午这一天,餐桌上除了咸蛋以及这两年时兴的小龙虾外,有几样是家家必备、年年必有的。一样是螺蛳,吃了眼睛亮;一样是笋,吃了有脚劲;一样是大蒜,吃了祛邪气。虽然不知这菜的寓意最初从何而来,吃的却是一种仪式感。
当然,这天最不可或缺的主角,便是卷饼。它是春卷的超大号,但远比春卷的馅料更丰富,满桌的菜,摊一张面皮于盘上,豆芽儿、茭白、青椒炒肉、大虾、咸蛋黄……个人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将荤素皆放入其中,再顺手一卷,卷成一个圆筒,塞入嘴中,大大地咬上一口,惬意!满足!
一个卷饼能否顺溜地卷起,全在于一张薄而有韧性的卷饼皮,太厚太干都容易在包好时漏出菜汁,吃着也没有嚼劲。有时候,我单爱吃皮,嚼着口齿间有股香甜的味道,还教女儿将皮折叠起来,左咬一口,右咬一口,展开就是一张“面皮窗花”,逗得她笑开了花。
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平常在集市上也能买到卷饼皮,但每年一到端午,卷饼皮还是格外畅销,价格也从平时的8块一斤涨到了15块,几乎翻了一倍。这天,买卖卷饼的人都发了疯。卖的,前一天晚上几乎是通宵达旦地、一张张不停地烙,直站得两腿虚软,不得不倚靠着椅子,才勉强支撑下去。买的呢,凌晨四五点钟,就在摊位前排起了长队,翘首以待。
这不,我在早市转了一圈,卷饼摊子就有四五个。任何地方的吃食,都讲究口碑,这小小的卷饼皮也不例外。好不好吃的衡量标准,乡里人常买常吃、心里透亮,光是看摊子外围队伍的长短就知道了。口碑最好的一家,摊主已显出一脸的疲惫,听说已经连着烙了好几天,动作也迟缓了许多,可人们依旧等在这里。
我好奇地凑近一个个卷饼摊前,好家伙,竟然有四五个烙锅同时开火的!因为每年端午都来买卷饼皮,有两个摊主已是很熟悉了,而眼前这个,却是生面孔。约莫四五十岁的样子,一头利落的短发,红色的短袖外套着格子围裙,脖颈间挂着毛巾,以备随时擦汗。
只见她熟练地从桶里抓起一团面,那面好似果冻般 Q弹,随着手指的上下活动跳跃着;然后轻轻地在平锅上一抹一转间,一张面皮便从那只健壮的手臂底下流泻而出。划去上面多余的面料,很快,面皮便凝固定型,身旁协助的女人,拿起刮铲轻轻一揭,顺势扔进边上垫着沙布的竹篾席子。就这样,一张张从她的手底下飞出,很快,就叠成了一沓。
“你的二斤好了!下一个是谁?”
“轮到我了吧,排好久了”,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女人说。
“快得很,一分钟四五个呢”,一旁的大叔打趣道。
“哈哈,要不是女儿回家,就不吃了,也不来凑这热闹。”
“不吃怎么行,端午嘛。”
人们相互调侃着,嬉笑着,拎着大袋小袋的菜,冒着小雨,赶着回家准备端午大餐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4ce89603e07faa6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727d6c25897ce0d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8006b6da982e7d4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9ae885386ec850e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