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一些小文章整理出来,这是很长时间的一个愿望了。
当整理完这本书稿的时候,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己问自己道,为什么就这么关注和偏爱教育呢?
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是一样,对自己所从事过的第一份职业,总会在人生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永远也难以抹去,实际内心里也不愿抹去。这应当属于一种精神财富的东西了,弥久益为珍贵。
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本来下定了一个大的决心的,想踏踏实实干一辈子教育,干出自己期望的一个样子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但一切都有偶然性,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职业轨迹发生了变化,后来离开教育行业,干起了别的行当。
尽管如此,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一直没有停过,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前两年,我有一次在网络上观看浙江名师王崧舟老师的一节小学语文课视频,那师生同频共振的诗一般的课堂,深深地吸引了我,别人好奇地问我,怎么听起了小学语文课,我说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是一种回归和享受。
多年来,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中,每当看到种种应试教育的倾向,心里总有一种忧虑感;每当看到一些素质教育的现象,心里总有一种欣慰感。同时,也偶或发一点小小的感慨,用文字记下来。
我理解的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心智培养重于知识灌输的教育。当然,我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意在表明,人的塑造、成长和立身,心智是第一位的素质,也可以称之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有了良好的心智,就会有良好的习惯和人生的自信,何愁知识习而不得呢;而一旦在心智的培养上留下遗憾和欠缺,那将是人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一个“人”字,就是教育的真谛。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所以,站讲台的时候,我倡导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友师”,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去打动人心、引导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板着面孔去管教学生、训斥学生。前者,会诱导出学生内心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后者,容易带给学生负面的排斥感和挫败感。
这同样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学习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我也特别注意到,对于素质教育,党和国家已经提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将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加强和推进。
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稿的文字,都是在素质教育思想主导下,确实用爱、用情、用心写成的,既是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哪怕微薄的呼吁和倡导。
作为自己“思想的痕迹”,我愿把它珍藏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