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篇:这些话让孩子很受伤(茅卫东)

作者: 9b18ebb90386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05:56 被阅读67次

    期末考试出了一道题:“列举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常见的不尊重孩子的话语,至少五句。”

    说明:当时我在职校任教,那个学期,应该是教的职业道德和礼仪。出这个题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做自己曾经憎恶的人”。此题开始是这样的表述的:“请写出从你爸爸妈妈口中说出,让你很受伤的话语,至少五句。”后来感觉这样太霸道,有揭伤疤、侵犯隐私的嫌疑,就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以免学生太尴尬。之所以是“五句”,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尽可能防止学生偷懒耍滑。这么说,懂的人自然懂。

    下面这些话是从三个班学生的回答中摘录综合而成,我把它们分成了两大类。

    第一类:嫌弃型话语

    “这点事你都做不好,你会做什么呀?我养你有什么用?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给你一只塑料袋,一只破碗,可以上街讨饭去了。就你?还要自尊,你有这东西吗?我就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没用的小孩!”

     “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也没有我这个爹,不要让我再看见你。”

     “你怎么这么晚才死回来?小小年纪,穿得不三不四,整天搞来搞去,成绩么烂烂歇(“非常差”的意思,绍兴方言,作者注)。你还不如畜生,畜生也比你听话。”

    “我给你吃,给你喝,你还跟我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我要你干嘛,你就得干嘛。脑子怎么那么笨,到底像谁啊,当初把你生出来就该掐死。”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聪明、这么爱读书,你怎么这么笨,书都不要看的,每次考这么几分?”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你会做什么?你怎么不能像他们那样呢?”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懒成什么样子了,跟猪有区别吗?”

    第二类:命令型话语

    “你个小屁孩懂啥?大人说话,不用你插嘴,走开走开。”

    “你给谁打电话?男的还是女的?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隐私?你再顶嘴,我给你一巴掌!我是你爸,我打你怎么了?”

    “小孩子管那么多干嘛,书读好就行了。”

     “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你小孩子懂什么。服务员,别听他的,就这些了。”

    “小孩子有什么事,让他帮你好了。没事,他(她)脸皮厚,不怕难为情的。”

    “同学会,谁知道你们几个干嘛呀?才多大呀,开什么同学会,钱还不会挣,就知道乱花。我看也不是什么好孩子,少跟这样的人来往。不许出去,把弟弟看好!”

    “就读这个学校(专业),你个小孩子懂什么,爸爸妈妈还会害你啊,听我们的没错。”

    上面有些话,当年我小时候就曾听母亲说过,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吃我的穿我的,还不听话?你给我滚出去。”这话的正面效应是刺激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就一定要听父母的话,难道孩子就不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吗?后来自己当了爸爸,就不再提这个要求。儿子大了,上学了,还鼓励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小时候听到这种话,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歉意,又很困惑,还有些愤怒,也有点恐惧。毕竟,想到哪天或许就被赶出家门,安全感是会受到严重打击的。

    学生写的这些或命令或嫌弃的话语,我相信其实是他们的父母多多少少说过的。我和学生父母的年龄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父母也很可能是听着这些话语长大的。现在,这些当年从他们父母嘴里说出来让他们受到伤害的话语,又接着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伤害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就是这样诡异,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复制变成了自己当年曾经憎恶过的人。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你们要求孩子学这个懂那样之前,在你们想了解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前,首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日常话语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不只适合一般人际交往,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也同样有着这样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省篇:这些话让孩子很受伤(茅卫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ek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