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这样为别人开脱:他这是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但是态度还是好的。
说到态度好,似乎好多问题都值得被原谅,能力达不到也并不是什么主观上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忽略,能力和态度之间天然的联系,职场上,一个态度端正的人,能力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很多没有做好的工作,都被归结于能力问题,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态度问题。
你不是能力不行,就是态度有问题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如此,你还敢说,工作上出了问题,态度是好的吗?
分享几个小故事,谈谈我的认识,为什么说能力是态度决定的。
—Ⅰ—
有态度的人,善于模仿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个我没做过”、“没有人教我”、“我不懂不知道问谁”。这几乎成了职场新人“挖坑”的必然解释。
但也有一部分人,进入职场,能马上进入状态,伸出自己的触角和雷达,去感受、去学习、去模仿。
机关工作,讲究的是待人接物、沟通协调,稍有不慎,遭人嫌弃还不知道为啥。说白了,就是褶子多,大到方案筹划、活动组织,小到呈签文件、端茶倒水,都有套路规矩。
记得有一次在呈签文件前,我四处查资料,刚带的实习生L君看到,问我:
“签个文件,不就是送过去签个字,还要准备什么吗?”
我说:“签文件其实最考验人,文件上的方方面面,你都要搞清楚,还要理清思路,提出意见建议,问到什么要门清,不然就不要进老板的门。”
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并未放在心上。按正常惯例,新进人员3个月内是不能单独向大老板呈签文件的。
3个月后,我看到L君也在准备呈签文件,他认认真真把重要的地方用铅笔划好,涉及到的说法,单独准备了名词解释,相关文件也都打印好,作为印证依据。
讲真,那个时刻,我很欣赏他,这样的态度和思路,有一点思路,就懂得去思考、去深化,有机会就试用,他办文办事,不会不靠谱的。
其实职场上能力强的人,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怎么做,什么方法能让我做的更好。”
他们的触角始终在接收和优化新的知识,琢磨别人的经验,留意最新的趋势。
职场上的技能,从来不是一本书就能说完的,怎么汇报、怎么协调、怎么管理、怎么激励,最好的老师,就是身边的人,是自己的思维。
每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书,就看我们是否愿意走近他,去品读、去琢磨、去思考、去实践。在一次次的观察中,不断武装自己,从而走的更远。
—Ⅱ—
有态度的人,敏而好学
职场上有两类人:第一类多年如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秉持熟能生巧的理念,从不多管多问;第二类人不断开拓工作外沿,觉得技多不压身,总愿意主动承担一些。
工作中习惯于被别人喂,被别人催,终究难成大器,只有那些愿意探索,愿意尝试的人,才有光明前景。
我们是做人力资源的,团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平时负责人员调配工作,上下沟通协调,工作头绪比较多,很少有闲。
但是一般,晚上忙完自己的事情,办公室里只要有人没走,他总要凑上去问问,有没有能帮上忙的。
记得有一次,大家熬夜赶工,准备明天迎检,忙不过来,拉他帮忙。
汇报材料写完之后,需要一个展示PPT。他其实也不会,但是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百度PPT做法,一边学一边做;第二件事,联系宣传部门,找到擅长制作PPT的人,靠着自己平时积累的良好口碑人脉,宣传答应出人帮忙修改。
最后,交出来的PPT非常专业,科长很满意,主任很满意,领导也很满意,大家刮目相看。
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最年轻的主管。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不畏惧、不回避,有想尽办法也要完成工作的态度。
身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都应该感谢互联网,他让我们的一切都有可能,他是免费的老师,只要愿意去尝试,就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职场上很多工作当然很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终阻挡我们却是“这个太难了”、“我干不了”这样先入为主的态度。
我们能够走的多坚定,能力的边界能推多远,最终决定的还是自己的态度,对工作抱有热情和执念的人,才能行稳致远。
—Ⅲ—
有态度的人,从不放弃
去年,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情。
单位经常会迎接各种检查和考评,各种登记统计、软件资料准备必不可少。汇编软件资料的时候,封面有两种选择,一是米黄色卡纸,打印装订都方便;二是白色铜版纸,精致好看,但装订复杂。
开始,我们选用的是米黄色卡纸,打印出来装订,发现墨色偏暗,不清晰。准备换用铜版纸,却发现,打印出来会散墨。
试遍了单位所有的打印机,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换个墨盒,还用黄卡纸打印一下就行了。
那个时候已经凌晨2点了,明天上午8点检查组就要到,我打算放弃了,黄卡纸也是过得去的,之前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但S却坚持再试一下:“老大,这样可能不行,我们费了那么多功夫,最后没做成,太可惜了,让我再试一试,还有时间,来得及的。”半夜两点,给我们长期合作的一家广告公司打电话,广告公司也是够拼,一听是我们的事,当即派车派人来接,S带着资料,匆匆而去。
等我第二天一早回到办公室,看到会议室摆着码的整整齐齐的包装精美的资料,不由得感慨,谁说90后是丧的一代,他们身上一样有那种无所畏惧,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信念。
我甚至觉得,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以为掌握了规则的边界,开始降低标准,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终究有一天会让我过线。
后来,我把这件小事作为对S的评价,在闲谈中,和他的上级讨论过,事情虽小,体现的是态度。
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不容一点主观上的瑕疵。并且为此独立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最终能够达成目标。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最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的责任,不断前行。
—Ⅳ—
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有一位同事,工作能力出色,待人接物得体,但是接触了几次,就是觉得别扭,我也说不清楚问题在哪里。
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活动方案两位大佬意见不一致,不是原则问题,我左右沟通,做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也就解决了。
但是他长叹一声:哎,两位大佬意见不一致,这事没法干了。
我突然意识到好像经常听到他这样说,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其实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认真、负责、有能力、肯吃苦,就是容易流露出负面情绪。
我接触过不少喜欢抱怨的人,一般都是两个主题:
一是我好背啊,这事怎么怎么;二是那个谁怎么这样,他怎么怎么。
当然,工作中总会遇到难缠的客户,挖坑的队友,还有时不时脑抽筋的老板。有时候直抒胸臆丧一下,消气降压排毒养颜。但是久而久之,自己挺累的,周围的人也跟着不消停。
放松心态,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坏。
这个时代,只要你愿意尝试,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客户的要求总能达到,实在不行就下一个;老板的意见不同总能达成一致,毕竟都是为了挣钱。
倒霉事每个人都会遇到,又不是每天都有,能过去就让他过去吧。
不要把情绪和力量都花在和琐事对抗上,接纳生活,接纳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总是自己发现和创造的。
自信勇敢,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糟。
总是抱怨的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想表达不是我的责任,这是一种推脱。
保持正念的人,会惦记着怎么把问题解决,把事情扭转,抱怨只能抒发心情,仅此而已。
彼得·德鲁克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只要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都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满斗志,才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和意志。
—Ⅴ—
这四个故事都是职场中很小的事情,每天都在大大小小的公司上演着,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会让生活多上许多阳关和温暖。
每天早晨遇到晨跑的陌生人,能给你一个微笑,问一句早安,我都会被感染,觉得心情灿烂。
每天工作中遇到哪怕在工作群里给大家鼓鼓劲,加加油的陌生同事,我都会觉得这个团队是出色向上的,一起工作,何幸如之。
下了班,在网络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和你谈谈生活,聊聊美食,说到眉飞色舞,我也会觉得生活处处有趣味。
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不断强化着自我驱动力,推动我们去工作去努力,也许每天只有一点点进步,但量变终究会带来质变,最终突破能力边界。
每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解决,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尝试,然后归结于自己能力不行。总要去试试,否则永远只能徘徊于原地,勇于面对自己的人,才能走的更远,不是吗?
有人告诉我年轻就是资本,我有时在想年轻到底算什么资本,后来久了发现,年轻的资本就在于:
我可以俯下身子去问去学,而不用担心被人笑你不会;我可以忙前跑后去做一些琐事,换取别人的一丁点经验,而不用担心别人觉得你阿谀;我甚至可以没皮没脸的去磨去缠,而不用担心别人觉得你不懂规矩。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不努力,就会被时代抛弃。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中所写:
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END—
作者简介:黑白画映:80后工科男,人间烟火最温存,那些得到安慰的孤独灵魂,终将自我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