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为切戒。”
这是《曾文正公嘉言钞》中颇为简短的一条,为曾国藩与李希庵书扎中的一句话,理解是不难的。其中,“声闻过情”即是“虚名、声誉超过实际情况”。那么,在这一嘉言中,值得今天的我们要思考与作为的旨要是什么呢?
我以为,首在“砥砺”二字。问题是:第一,在学校读书时,谁人是那可以作为自己“磨练石”的人?学海生涯中,自己有过这样一位学友吗?第二,在职业生涯中,自己真的有一位自始至终互相勉励、共同进取的“志同道合”之挚友吗?如果前两者有之,人生途程中就不乏“吾辈互相砥砺”者了。我观察,怕是“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越走人越少”。如是,个人敢否、并是否做一个追求人生卓越的孤军奋斗者呢?
其实,任何“外在砥砺”都不如强劲的“内在自我磨砺”。我琢磨,曾公以信札之语鞭策他人,实际效用则是砥砺了自我,唯曾公“屡败屡战”而大成,还有他人吗?在现实生活中,中途分道扬镳者是很多的。所以,砥砺前行,奋进事业与人生,当贵在“我辈”中自己。诚然,若真有终生互相砥砺的“我辈”中人,那就要格外珍惜了!
“声闻过情”呢?谁人不好个虚荣、面子?尤其我们国人。但曾公为什么格外强调此问题?梁启超先生为何将其“钞”为嘉言?这就要求我们别有心裁地思谋与作为了。坦诚地讲,“互相拍马屁”是很舒服的,被人高举地“拍着”更是舒坦。那么,危害呢?迷失自我,大意失荆州,败事则是早晚的必然。所以,自古以来的“面子文化”中,“声闻过情”最是“伤人”“害事”的一把“软肋刀”。这方面的历史故事,我所知也不多,但现实中所见就足够教训了,反腐中倒台的大小人物,怕是没有一个不被“声闻过情”的吧?
曾公嘉言,再简短者都有其深意,渊源则在于其饱读经史子集并阅历的结晶,非是我们“教科书教育”所能一眼望穿的。故而,对于任何一条曾公嘉言多向深处、宽处思谋之,是必须的工夫和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