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为什么要混圈子?

作者: 作家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9:57 被阅读23次

    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是不是除了熟悉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外,也有一些不是太熟悉的陌生人呢?甚至,你都忘了当初是怎么加上对方微信的。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点赞之交。如果有一天,微信人数满额,他们似乎是最先被删除掉的人。

    今天,我在危急之中,强烈感受到了朋友圈的强大。正是一个个不太熟悉的点赞之交的朋友,救我于水火之中。

    01

    话说,最近我在负责制作公司彩页。几轮下来,文案终于定稿后,剩下的工作,就是请平面设计师来进行设计。

    这一次,老板要求突破常规,请外包的人帮忙设计。本来,领导上周末帮忙联我了一个前同事,我以为靠着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今天一到公司,就得知了前同事无法如期完成任务的消息,需要迅速去找外包人员来做。

    时间紧,任务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跑到美术同事那里求助,想让他们帮忙介绍。他们说,也不认识啥人,建议我上网去找。

    上网找当然可以,但陌生人之间总感觉缺乏信任,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我更愿意找认识的熟人来做,感觉才更加靠谱。

    可惜我混迹江湖多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熟悉的设计师朋友。情急之下,只能先匆忙发条信息,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求助。然后,就开始了一上午漫长的会议。

    我本没报啥太大希望,没想到,在会议期间,竟然有10多个并不熟悉、甚至陌生的朋友,非常热情的把各自的设计师朋友介绍给我。

    于是,经过我和一位位设计师朋友的沟通后,在下班前,终于收集到了他们的几十份作品,拿给领导过目。

    02

    我不由想到了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看来,这个理论果然厉害啊!我和设计师之间,竟然只隔了一个中间人的距离。而且,这个中间人,还是一位我不太熟悉的朋友。

    和这些不太熟悉的朋友的关系,在社会学中,被称为“弱联系”。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Mark Granovetter,曾经在70年代专门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

    他找到282人,然后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

    他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不太见面的“弱联系”。

    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

    而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

    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

    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

    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

      Granovetter解释说,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

    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03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今天,我就成了“弱联系”理论的验证人。正是这些不常见面的中间人,把一个个设计师的消息带到我面前。让我都无需上网,就轻松找到了一位位优秀的设计师,事情进行得出乎意料地顺利。

    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广泛。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强联系”,而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

    我把所有作品给领导过目后,最终找到了一位满意的设计师。

    下班时,我骄傲地向同事宣布,我已经找到了全宇宙最牛逼的设计师,让他们坐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彩页设计。

    他们都很惊讶,我竟然效率这么高。问清我迅速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后,同事说,看来他们也该去经营一下朋友圈了。

    我在长舒了一口气后,带着光荣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开心地下班啦!

    【无戒365训练营第146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为什么要混圈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p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