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研讨案例
五年级,数学课堂上,郭老师正在在给学生辅导作业,不料调皮的男孩辉子在玩笔芯,一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同桌女生的脸上,还有郭老师的白衬衣和裤子上。郭老师非常生气,当即就给辉子的家长打电话,可是他的家长因为家里有事没有接。郭老师又给班主任打电话,谁料班主任当时也没有及时接到电话。
老师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如此处理是否得当呢?后续该怎么办?请各位老师支招。
换一种角度解决问题
课堂突发状况的对教师处理方法要求极高。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可能改变孩子学习习惯的一个契机。课堂突发,状况百出,要善用教育机智,点亮教学明灯。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这个案例,我想用“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这四个词语来概括。
01.随机应变
在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始料不及的。一方面辉子在课堂上肯定没有学习,才导致玩笔芯溅到同学和老师身上。
出现这样的意外,第一反应不是批评辉子,那样会失去教师解决问题的基本判断,而是先去查看被溅墨水的女孩子。女孩子被溅一脸墨水,对于女孩子来说,很无奈又很无奈。那么出现这样的意外,首先要去处理这个女孩脸上的墨水。
如果我是郭老师,我会对辉子保持安静,对他的这个行为保持沉默。对他说:你不小心把墨水溅到女孩儿的脸上,你来帮助她一起去洗手间把脸洗干净。这样可以既避免了对辉子错误行为的批评,也让他对其行为负责。
在感觉女孩子洗的差不多的时候,安排好班级同学继续自习,自己去卫生间查看情况,凑着这个时间处理自己身上的墨渍。
02.因势利导
在处理过女孩子的污渍后,他们都来到教室,绝口不提刚才的事情。
尽可能的避重就轻的来解决。表扬辉子,刚才他不小心把墨渍溅到女孩子身上,(把他故意的说成是不小心的,首先要弱化他这个行为,让他自己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他和女孩子去洗干净,在洗的时候很认真,对女生很是呵护……
这一系列“善意”的语言,大多数同学都会相信辉子也是不小心的,淡化他在班级学生中的负面信息;其次,作为五年级的辉子,听了老师的话,肯定是羞愧多于傲慢,对自己的行为也产生反思。
这个想法来源于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中的表扬艺术。上周,我也经过实验,效果蛮好的。
我们班孩子去厕所,我在教师等了3分钟迟迟不见三个学生回教室,于是我就在教师门口盯着,恰巧在拐角处他们看见了我,迅速马不停蹄的飞奔到教室。我把他们请上讲台。班级同学和他们三个一度以为我会批评他们。
可是我却说:表扬他们三位同学。他们三个去厕所迟迟不见回来,老师很生气;但是他们一看见我在召唤他们立马飞奔而来,说明他们心里有老师,知道老师在等待着他们,所以快速的回到教室。一功一过,两者相抵,但是老师还是很喜欢他们奔跑的样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三位。
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我转化语言方法,既向学生说明他们迟到的情况,又适时表扬他们。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他们三个读书声音很响,一点儿也没有跑神儿,要知道,以往这三个都是调皮捣蛋的家伙。
在后续继续对他们给予强化,他们在逐渐的变得优秀。
03.对症下药
在辉子听到老师的表扬。心里愧疚难安,就算老师上课不提这事儿,下课也会主动过来找老师承认错误。如果不来,可以找契机让他过来。
这个时候,让辉子自己说错误在哪?不是比老师的说教更管用吗?
比如:上课不该摸索笔芯啦,把污渍溅到同学脸上是不是该道歉呀,把老师的衣服弄脏了,该怎么解决呀,以后会怎样表现呀……
引导孩子来发现错误,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的以教师的方面来说教他,来批评他。
孩子有一个很单纯的世界,面对自己做错事老师不批评,他们心里会有愧意,让他心存愧意,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正面强化,这不是又是一个改变的契机吗?
04.掌握分寸
科任老师需要掌握分寸,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尽量不做,这自己心中要有一条线。
比如,在焦急的情况下给辉子爸爸妈妈打电话就不太可取。这电话没打通还好,如果遇见态度蛮好的家长,可能会积极解决。
如果遇见不讲理的家长,并不认为是自己孩子做错,反而是老师没有管好课堂纪律,才导致孩子上课做小动作,这样的家长也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反而建立不和谐的家校关系。
郭老师在解决辉子的这件事情,首先和班主任沟通。如果需要和家长沟通,班主任沟通比较好,良好的家校关系需要班主任这个纽带来维护,这样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有什么意外的事情都有一个缓和的过程。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慢过程,改变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那么,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去处理问题很多事情都可以“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