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英雄的绝唱属于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英雄的绝唱属于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作者: 韩雨玄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8:15 被阅读48次

(一)一切都是宿命


桓温命人开凿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水,再乘船从清水进黄河,想利用船道粮草运输。桓温一路北上,所到之处,皆是胜利。破胡陆,擒慕容忠,败慕容厉,降徐翻,又数胜慕容臧。最后到达枋头。

整个燕国惊慌不已,慕容皇室准备弃城而逃。关键时刻,慕容垂站了出来。

慕容垂主动请命,让我去试试,实在不行,再逃跑也不迟。

燕王一方面答应了,另一方面向燕国请求援助。

面对两国大军,桓温依旧没有太大的压力,可是这时噩耗传来,袁真为打开石门水道。

原来,开战之初,桓温知道此战最后必将有一段对峙期,命袁真打开石门水道,这样,有了粮草供应,胜利也就不远了。

只可惜,袁真没有完成任务。眼见粮草就要用完了,桓温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纠结了数天,终于下令烧毁战船,回朝。

回去的路上,桓温不止一次的回头望去,他真心不愿如此离开北方之地。他真的需要这次灭燕之功,让自己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继而名正言顺的接过正统,可惜,天意弄人。

桓温知道,此次离去,自己恐怕再也来不了北方了,因为今年,他已经是一个59岁的老人了。

燕国上下望到桓温撤退,举国大喜。被桓温打的抱头鼠窜的一些将领此时居然嚣张起来,纷纷要求追击桓温,一雪前耻。

慕容垂却很清醒,桓温乃名将,治军严谨,此时虽然撤退,军心未乱,贸然出击,未必讨好。等到他们快要返回南朝,士兵定然无心再战,一旦出击,必然大胜。

事情的发展果然和慕容垂想象的一样,桓温的退军在睢县遭到慕容垂追击,损失三万余人。

这一战,桓温大败,威名备受影响。没有人在乎他前两次的北伐是多么出色?没有人在乎桓温北伐之时朝中更无一人相助?

结果就是桓温败了,你就是罪臣。人们总是习惯的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所有人应该以为的!

(二)黯然离开战场


枋头之战,慕容垂再一次威震天下,然而,战功给他带来的不是荣耀,还是危机,就如桓温一样。朝中再一次猜忌慕容垂,慕容垂无奈只能出逃秦国,投靠苻坚。苻坚早想进攻燕国,只是向来畏惧慕容恪慕容垂。如今慕容恪身死,慕容垂投降,再也没有人可以改变燕国灭国的事实了。同年十一月,王猛灭燕国,史称前燕。

桓温虽然兵败,但在南朝的权势依旧无人可比。为了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他听从谋士的建议,废皇帝司马奕,立司马昱为帝。最终效仿曹丕替汉,司马炎替魏的禅让手段,成功等位。

谢安等朝臣也明白了桓温的意图,想让桓温留在京师辅政。试图用此手段将桓温和他的军队分开,如此三番,桓温拒不接受。

371年,简文帝病重,一夜连发四道诏书,召桓温入朝,桓温依旧没有动身。不久,简文帝病逝,遗命桓温辅政,就像旧时周公霍光诸葛亮。

可是,桓温需要的是绝对的权利,他想要的是禅让的帝位。他与简文帝素来交好,如此这般,十分失望。

新帝即位后,又多次征召桓温入朝,可是桓温铁了心了,我若入朝,必为帝王。

(三)含恨魂归九泉


373年二月,桓温终于入京了。桓温名义上是说入朝祭拜皇陵,实际上他的意思,早已经司马昭之心了。桓温命谢安王坦之到新亭接见,百官列道。作为王谢世家的当家人,谢安王坦之此时不但代表自己的家族,更是代表整个江南世家,代表整个晋家天下。他们都清楚桓温来者不善,可是整个南朝确实没有可以与其抗衡的将军。

在前去迎接的路上,王坦之满脸的慌乱,这位江南名士,王家家主面对桓温还是没了主意,害怕至极,问谢安,怎么办?

谢安依旧平静的像一口古井,淡淡得说道,晋朝的存亡,就在我们此行了。

此时桓温早已埋伏好了士兵,等到谢安等人来到全部杀掉,他认为杀了这些大臣,就没有人挡的住他的登基之路。

见到桓温,王坦之紧张的满身大汗,手中的朝板都拿反了。

见到自己的老上司,谢安行了一礼,从容不迫地做到位子上,然后神色自若地问桓温,我听说有道义的诸侯都会在边境设防,大人您在幕后埋伏士兵干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桓温实在尴尬。桓温一生以刘琨为偶像,他本来只想成为一个将军收复中原,守卫四方。可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朝中士族的利益相违背,就连帝王也猜忌忌惮自己。桓温被自己人捆绑住手脚,难以有效的整合全国的力量北上。所以他被逼无奈,只有摘取那至高无上的皇冠方才能真正的拯救百姓,这是他作为将军的责任。

谢安这个问题,让他又想起了自己将军的身份。桓温一生见过太多的死亡,从自己的父亲到江播再到江播的儿子,从晋国到秦国到燕国。杀人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为了将军这两个至高无上的字,他终究还是下不了手。

他撤去了埋伏,撤回姑孰,也就撤去了对于帝王的渴望。同年三月,这位征战一生的权臣终于病倒了。躺在床上的他也不再想什么北伐大业,登基称帝了,他上书朝廷,希望可以给自己加九锡,像当年的王莽曹操一样,位极人臣。

虽然他一再催促,可是谢安知道桓温时日无多,只说诏书已写好,需要修改。

桓温长叹一声,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人间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一定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背负了太多,虽然位极人臣,但终究算不上如意,谈不上快乐。也许他最难以忘怀,当是为父报仇那一天,因为那一天的阳光最为温暖。

桓温死后,谢安被任命为尚书仆射,终于结果了王导的接力棒,执掌朝政。

此时的北方,苻坚的秦国变得异常的强大,强大的好像真的要吞并八方一样。晋国需要一位将领,一位比桓温更要优秀的将领。

就这样,谢玄,带着他的北府兵,将给这个世间带来奇迹!

��G?o��$

相关文章

  • 英雄的绝唱属于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一)一切都是宿命 桓温命人开凿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水,再乘船从清水进黄河,想利用船道粮草运输。桓温一路北上,所到之...

  • 命世_13.桓温擅权

    命世 - 从八王之乱到鸦片战争 桓温擅权 再回到桓温第三次北伐后兵败而归,桓温将责任推卸给那个不能打开水路运粮...

  • 桓温北伐

    桓温是东晋时期谯国龙亢人,就是安徽怀远,桓温的父亲是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苏峻将领韩晃杀了。 那个时候的桓...

  • 命世_11.兵败枋头

    命世 - 从八王之乱到鸦片战争 兵败枋头 在桓温二次北伐之后到准备第三次北伐期间,前燕的慕容儁灭了冉魏和后赵之...

  • 四度临朝的东晋皇后——褚蒜子(3)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北伐前秦。 他兵分水陆两路,曾攻入关中,转战灞上(今西安东),威震三辅地区。 桓温的北伐...

  • 《资治通鉴》学习笔记——因为阳痿被废的皇帝

    简文帝咸安元年,东晋权臣桓温已经六十,数次北伐积累政治资本,征战半生军功赫赫的桓温始终没能攒够问鼎天下神器的威...

  • 扪虱谈天下

    桓温第一次北伐时候,将军队驻扎在灞上,有一天,有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军营求见桓温。桓温很想招揽人才,一听来...

  • 桓温

    桓温第二次北伐途径金城时,来到年轻时走基层的地方凭吊往昔。 早已不再细腻的大手,抚摸着同样粗糙的老树干,桓温...

  • 读点书吧:王猛扪虱谈天下(123)

    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

  • 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

    公元36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15万大军北伐前燕。 初期,桓温的攻击极为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邺城城下,危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雄的绝唱属于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wm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