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作者: 喜文乐鉴 | 来源:发表于2017-02-09 11:11 被阅读0次

生活包容着我们,我们演绎着生活。一个“静”字,既是文字,亦是思想,更是一种境界与气象,可以让我们看清物质,读懂精神,使“动”于“静”中默化,使“境”于“心”内生发,合二为一之心境是也。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心境的不平和,往往源于一天到晚“动”与“静”的本末倒置之举。名利之逐,强胜之争,喜得患失,追风尚俗,这一切都在无休止的躁动中周而复始,让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我们的精神思想也浊入泛泛洪流而不可自省。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静心,是一种默语的境界。言默迹隐而思无停息,这是动静对立的哲学绪变,是在现实与内心的间隙中迂回的磨练。儒家的“独善其身”倡人静心,道家的“解纷和光”省人静心,禅学的“见性忘情”诫人静心,此皆是解心也。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静心,使思想趋于警省。在“静”中升华自己的心灵,在“静”中过滤思绪的繁浓,在“静”中淡然性情的起伏,在“静”中反观内心的涌动。于“静”中感受人生,感悟哲理,体会真谛,“小静”中收获“大行”。

静心,不是泯灭头脑与思想,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淡泊宁静的境界,悄然积蓄生命的力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从容,素然置之。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静心的意动,思想的风云,或沉浸于智慧光芒的文字;或痴醉于潺潺琴瑟之心律;或忘乎以夜雨与窗棂的心语;或消逝于瀹茗的缕缕清丝;或闭目凝神,或沉思清欲,一隅宁静,让思想俯瞰苍穹,让精神涅槃增辉。

心有多静,精神的气机即有多宏,静谧之下更当力笃真性,潜默尽行,将静之思想革变的极致践行于现实行动当中,这是知行合一,更是以静致动的哲变。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静到无端,动至极限,只有静的无限积淀,方有人生的风啸云帆。静下来吧,从外表到内心,从物质到精神,观本心,笃真性,生活从现在开始顿入一片清境。

相关文章

  • 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生活包容着我们,我们演绎着生活。一个“静”字,既是文字,亦是思想,更是一种境界与气象,可以让我们看清物质,读懂精神...

  • 个人手书练习

    观复,静笃。

  • 静笃

    飞跃川流不息的河水,走过苍翠欲滴的八月,每一秒或静默或悠然或神思,而豁然的一刻方明了大千世界的变化分合。

  • 静笃

    试写斗方。

  • 静笃

    再者 不知道为什么 不喜欢太吵,一吵脑袋就嗡嗡的。很难受,不想去做事情。 很想骂人,打人,教育人的冲动。

  • 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 一切声色货利,当体全是虚假不实之事。如此推穷,从有亦无。

  • 静笃

    清晨的寂静,听不到鸟鸣 偶尔几声汽笛,车轮滚滚 红尘,伴匆忙客 手指滑过琴键,独立稳定 音波流淌徜徉,平静安宁 片...

  • 笃静

    万法修行心须静, 不点灵台性不空。 见相非相法非法, 如破我执如来法。

  • 静笃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在走路、在欣赏大自然、在舞蹈、在静坐、在听歌的时候,会感觉幸福感恩会从心底涌出来? 今天想出来了...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十三)

    (二十三)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丨观本心 笃真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di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