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记得我来《简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17年6月16日,而在2013年4月23日简书就已经公测上线了。算起来,四年后才进入简书的我还算不得老用户。
但即使是四年后才进入《简书》,至今也已经1年零8个月了。
我差不多已经忘了当初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简书的,只记得我当时由于不喜欢某写作平台中有些作者拿政治作为舆论热点来大肆宣传反动思想而愤然离开,其实我当时还挺喜欢那个平台的,只是平台后台对交流群的管理过于放纵,任由某些反动言论肆虐,连这种最起码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都谈不上的人,真不屑与之为伍。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这句话虽然老套,但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守得住。
正当我离开不知道去哪里继续打造自己的写作“小屋”的时候,“简书”出现了。
当时的简书平台,还没有简书钻,也没有简书贝,文友互相点赞和留言也不会得到简书钻鼓励,大部分人的点赞都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鼓励,标题党寥寥无几。很多人都是潜心写作,不管是记录生活,还是感悟人生,或是书著分享,都是用心在写。
然而,由于个人原因中断写作有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回到简书的时候,简书钻出现了,简书贝也有了,打开平台的一瞬间,有种进入《腾讯新闻》界面的感觉。娱乐八卦铺天盖地,大多热门的文章点进去之后图片比文字还多,有的文章,写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成篇幅的文章,而是一句一行,仿佛为了凑篇幅,更重要的是文章内容很浅,但是却受到了疯狂点赞和阅读。
我不是心生妒忌,更无从羡慕,只是我不明白 ,这种没有深度的文章,因何会有如此关注度?后来思量了一下,可能更多的人是因为标题而点进来的,一个醒目和夺人眼球的题目有时候甚至比内容更引人入胜。而某些作者就是抓住了这种心理,才屡试不爽。
相比这些“爆款”热文,那些从心而作的文章,反而没有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也许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也许是我错了,简书可能就是要打造一个这样“繁荣”的社交景象。
但是后来我去百度了一下,度娘说“简书是一个将写作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网络产品。旨在为写作者打造最优秀的写作软件 ,为阅读者打造最优雅的阅读社区。”
那么,我对简书的这个定位的理解是:简书志在成为最优秀是写作软件,成为最优雅的阅读社区。它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写作平台,让爱好写作的人有地儿可写,同时提供这么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机会,让写作者以文会友,互相促进。说大了,是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培养未来的文学新秀,往小了说,是给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文字输出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从这个角度理解,感觉《简书》创建的初衷还是很让人动容的。
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我理解中的简书怎么就变味儿了呢?进到简书,感觉吵吵闹闹,心中的宁静少了很多,趋名逐利的味道仿佛更浓了些。至少再回头时,它已不是我当初看到的模样。
也许简书这两年的发展速度确实超出了简书最初的预想,速度快了之后,自然免不了就要生出事端,但只要及时监控及时止损,未来的简书还是一片光明。好在,简书已经做了相应的调整。这两天简书这个“图书馆”仿佛又安静了许多,忽然有种春天到来的感觉。
2019年1月16日,据“网信上海”公众号消息称,“简书网”在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情况下,违规登载新闻信息,且内容导向存在偏差,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约谈“简书网”负责人,责令其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全面深入整改。
同时,根据前期执法调查结果,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对上海佰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简书网”负责人表示,接受处罚,并将深刻吸取教训,按照网信部门要求,对网站进行整改,确保合法合规开展运营服务。
简书能走到今天,是我们每一个爱好写作之人的荣幸,大家能够在这个大平台上面抒发情感,输出智慧,感动他人也醒悟自我,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只是希望,未来简书能够发展得更好,至少进入《简书》就像点开《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这种恍惚感能够少一点,毕竟大部分人来这里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写写文章,练练笔,记录生活,谈谈历史……期待有朝一日也能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在《简书》上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创造自己生命的转折和奇迹。
图片来自网络(此为作者萧寒晨夕在简书的第40篇原创文章 )
PS:
1、有和我同感的文友,请留言。
2、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简书开始,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