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中国妖怪故事:会迎来治愈有内涵的国产《夏目友人帐》吗?

中国妖怪故事:会迎来治愈有内涵的国产《夏目友人帐》吗?

作者: 芸淡风倾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6:46 被阅读0次

    小冒坚持原创的514天  追剧陈芊芊,读书每一天~~~

    (一)《夏目友人帐》妖怪原型知多少?

    胆小如我,从小就被过于写实的《聊斋志异》电视剧惊吓过度,一直不喜欢这种清凉题材。

    然而,一部绿川幸的《夏目友人帐》,却打破了我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和害怕抵触,用另一种目光去重新认识和接受这些奇异的存在:

    高中生夏目本来可以拥有平凡的高中生活,但是,却因为能看到妖怪而徒增烦恼,性命堪忧。一次偶然的机会,夏目巧遇猫神得知了一个秘密,夏目的外婆玲子有一本“友人帐”,上面记录了所有被玲子打败的妖怪的名字,玲子死后,妖怪为夺回名字,才纠缠夏目。

    只有把妖怪的名字还给他们,夏目才能恢复宁静的生活。所以虽然害怕,但是为了重回平凡,夏目与猫神拿着“友人帐”开始了寻妖之旅。

    这不是一部讲述探险悬疑的惊悚片,反而引出了一段段关于妖怪的感人故事。

    妖精们特有的真情实感和温柔细腻,让我可以忽视这些其实已经“萌化”到不可怖的形象,被温暖,感动和治愈着。

    在我感叹日本的漫画创作和动画制作的奇思妙想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事实——

    《夏目友人帐》里多个圈粉可爱的经典妖怪形象,原型都来自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

    比如经常晒干在路边,需经要夏目浇水的“河童”,其实起源于我国的“河伯”传说,最早汉代东方朔《神异经》中,要比这个呆萌的卡通形象霸气潇洒多了:

    传说西海水上有一种妖怪,骑着长有红色鬓毛的白马,白衣玄冠,身后跟着12个童子,行走如风。他有时会上岸,马到哪里,水到哪里,大雨磅礴,他实则被看做是河神的象征。

    这不是特例和巧合,有着日本漫画第一人之称的水木茂曾经说:“日本妖怪至少70%来自中国,日本本土的妖怪不过10%。”

    我们除了有耳熟能详的《山海经》《聊斋志异》的古代志异经典外,现代还有这样的研究或作品吗?这种小众文化,为何墙内开花,墙外更香?

    其实还真有。

    有资深爱好者,醉心研究,用爱发电,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收集、整理有关妖怪的文字,辑录了将近300部典籍,合计中国特产妖怪1080种,他还要把这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中国妖怪体系的百科全书大合集。

    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晓航对这本书高度评价道:

    “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绝对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这就是来自自称为“搜神馆主”的作家张云精心撰写的《中国妖怪故事》。

    (二)从《中国妖怪故事》的优点,看小众冷僻文化为何在发源地没落?

    1.作为严肃的研究学科,地位尴尬又微妙,逐渐式微

    一定会有人质疑,不就是些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不能当真,也没用处,还有人当做研究课题吗?

    作者张云翻阅收集的这300部古籍,对一般人来说,别说看过,除了上述提过的《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之外,我们又何曾听过其余200多本书的名字?

    日本就有体系健全的“妖怪学”:

    明治时期,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井上圆了就创立了妖怪学,并著有《妖怪学讲义》。他被称为妖怪博士。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妖怪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的国家。

    民俗学+神话+宗教的角度,对妖怪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对社会文化进程的理解,上升到一门正规学术学科的高度。

    日本的妖怪学发达且流行,高校不仅开设妖怪学课堂,还以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作为本土文化,进行国内外的传播推广,甚至国内都有日本妖怪的粉丝后援团——但原型都是中国妖怪却鲜有人知。

    且不论国内文化断层背后的原因几何,反观日本,就证明了,重视才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2.缺乏现代学术研究和好的科普作品的推广

    在这本《中国妖怪故事》之前,说实话,作为读者,真想要去看看这种偏门书籍,现代寥寥无几,文言文阅读难上加难。

    甚至是日本漫画家水木茂1990年出版《中国妖怪事典》,对中国妖怪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

    属于我们自己的系统,详实,全面的梳理,只是迟到,不会不来。

    2018年,《中国妖怪大全》收录了136个妖魔鬼怪,125种奇禽异兽,27位神仙异人,17种仙草奇虫等合计305个妖怪,217个神话故事,417幅经典绘画。

    而这本新书,《中国妖怪故事》像是贴心地打造出一本词典,按照汉语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序,非常方便索引。

    作者将妖怪分成“统领、妖、精、鬼、怪”5个大类:

    统领:白泽,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方相氏是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为驱疫避邪的神。

    妖:人或者动物所化,呈现为人形。

    精:山石、动植物(非人形出现)、器物所化。

    鬼:幽灵、魂魄等。

    怪:不常见,不熟悉的特别事物。

    但这还是不够的。

    在日本,论学术价值的正经科普,古有江户时代画家鸟山石燕绘制《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四部妖怪画卷,今有《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著作;

    论轻松接地气和流行文化的结合,能把妖怪学,融入《夏目友人帐》这类动画,变成一个治愈温暖的故事,借吸引眼球的设定,来传达来被我们遗忘在回忆中的,那些值得珍惜的真善美的人生道理和生活哲学。

    因为也许曾经的人们在焦灼不安的情绪中,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恶劣环境中,在面对疾病痛苦,天灾人祸的无能为力中,也许才因此衍生出这样的传说,让大家忘记原本双脚扎根在土地上的无可奈何,用悲悯的眼光感受着,作为一个排泄负能量的出口,寄托人们对治愈疾病,获得幸福安康的希望。

    (三)为什么倡导妖怪学?

    妖怪学不是封建迷信或者传播猎奇故事,这些学术研究,是要用科学眼光揭示为何会产生这些文化符号,为何会广为流传,是可以从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妖怪故事的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的息息相关,更可以研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学和文化发展史。

    就像研究妖怪文化的学者说到,这是东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奇特文化,妖怪体现了民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些具备民族及地域特征的妖怪并不陌生,比如雷峰塔下的白蛇,涂山的九尾狐,都是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从未断绝。古人写妖、写怪,除了博物、志趣,其实更关注的是人的世界,并融合了神话学、民俗学与宗教学的综合知识。毋庸置疑,这些形象本身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

    我们其实可以透过这些虚构的形象和离奇的故事,看到很多有趣又有内涵的内容:

    1.巧借分类,从异同点入手,研究共性问题:

    比如可以从地域角度分类,各地流传的各种传说,主要情节相似的归在一类:

    就像《山海经》,既是地理方志也是神话故事集,书中涉及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医药、民族等方面,并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和寓言故事,包罗万象,多彩纷呈。《山海经》充满着神奇色彩,又饱含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

    2.研究来源出处:

    可以去分析这些故事有没有真实的社会背景和真实事件,结合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大环境,去分析神话产生的可能性:

    3.传说的背后,是不是反映当时社会民众的关注点?

    可以参考所有能收集的资料,大胆提问,大胆想象——

    结合心理学:为什么人们会产生了相应的幻想?

    结合传播学:为什么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虽然没法被“证伪”,也不能“证实”,却还是能被广泛相信而且传播开来?

    结合社会学:这中间反映了大家的什么心理?什么社会现象?

    (四)传统文化,如何和流行文化发展,相得益彰,重新焕发光彩?

    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然而,并不应该是强求大家都去深入了解晦涩严肃的一面,而是应该努力去“继承+创造”,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1.流行文化,不是传统文化的克星

    我曾经看过,国内宣传《夏目友人帐》时,用了“日版《捉妖记》”的口号。

    即使发源地是我们,但创造力还是他们的。

    不是妄自菲薄,国内近些年来,叫好又叫做的兼具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原创作品中,《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倩女幽魂》《白蛇》,其实来来去去永远借鉴那几个IP。

    看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我才知道,我们有那么多的资料古籍可以借鉴和想象。可是我们的影视剧作品,除了技术和剧本,甚至在想象力方面,都只能说是刚刚起步。

    日本妖怪数量远远不及中国,但他们很早就开始系统收集、整理。所以可以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底蕴和素材,用动漫等流行文化作为载体去发扬光大,让两种看似对立的文化,可以相辅相成;

    发达的文化产业也能带动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的完整商业生态,从而鼓励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

    2.文化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对小众冷僻文化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喜欢,不应该成为断绝文化的理由。

    传统文化本就该辩证地吸纳,与时俱进,对于妖怪学,摈弃过时负面的封建迷信,保留想象力和美好的人性,一定有经久不衰,值得借鉴的地方。

    那才是文化的价值。

    3.泛娱乐化的当下,创作者和受众都可以做些改善

    远远不止妖怪学的传承岌岌可危,其实很多被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认可的文化瑰宝的传承都出现了严重的断代断层:

    比如,当我们作为普通观众,对电视剧《清平乐》所展现的风雅大宋的缩影,叹为观止时,侧面不也反映出曾经这些璀璨的传统文化,宋代的文人四雅事,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确实全面没落,沦为小众小资的存在,顽强地夹缝生存。

    无独有偶,这宋代文明的结晶,在日本熠熠生辉。

    直到今天,源自中国的日本传统三雅道——茶道,花道和香道,自成一派,散发着强大的活力,受现代人喜爱追捧,不断发展传承。

    作为创作者,是应该有责任,去引导大众的审美,去传播正能量和有意义的文化财富,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追求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带来的效益。

    允许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流行文化的泛娱乐化的存在,传递简单易懂的快乐;更要尝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去给观众提供更多种“阳春白雪”精致文化的选择,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存在。

    作为观众,我们要坚持发出声音,我们是可以欣赏有品位,有追求的内容作品。我们要学会拒绝,被持续给予单一的浅显容易的东西,宽容地对待多种多样的艺术表达,文化作品。

    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坚持深度读书,欣赏独立艺术,追捧小众电影,并愿意为此买单,也能鼓励更多原创的灵感涌现,维持住本就不平衡的市场里的纯粹艺术的小小立足地。这就已经是极大的改观了。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不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我真的希望,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妖怪世界,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知道,感受到;我更希望,我们未来可以看到更多源自中国,震惊世界的优质原创,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作者:小冒,年读110+本书的资深追剧爱好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豆瓣,简书,公众号@芸淡风倾,

    头条号,百家号@芸淡风倾my  (娱乐)@芸淡风倾爱读书(文化)

    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妖怪故事:会迎来治愈有内涵的国产《夏目友人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nb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