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召良:健康人格的特征及表现

郭召良:健康人格的特征及表现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21:38 被阅读0次

健康人格,是基于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全面、客观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健康人格是建立在人格经验的完整性上。

由于人格初始于幼年时期,幼童心智水平有限,不能处理人格经验中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各个侧面,因此选择了保留某些人格经验而放弃(忽视或遗忘)另外一些人格经验,这样一来,他们形成的人格就是有偏差的,也就是不健康的。

人格经验按照中国人的分类方式,分为做人与做事。

做人就是与周边的人处理关系,其结果就是有人喜欢你,或者说接纳你、认可你;也有人不喜欢你,或者是讨厌、拒绝或鄙视你。

做事就是处理一些客观的事物,比如学习,工作,家务等等这些事情。这些事情的结果就是,有些事情你搞定了,成功了,达到了预期;有些事情搞砸了,并没有成功,也就是失败了。

这种情形无论是幼年、成年还是老年都是存在的:有些事情你能搞得定,有些事情你搞不定,有些人喜欢你,有些人不喜欢。但这些相互矛盾的经验和信息,对心智水平尚不成熟的儿童和少年来说就比较犯难了。

如果基于自己搞不定事情的经验,自己就是无能的。相反,如果基于能搞定事情的经验,自己就是全能的。那到底是无能还是全能的呢?少年儿童就只能从中选一了。

如果挫败经验比较显著和突出,就形成自己是无能的信念,放弃忽略搞定事情的经验;如果成功经验比较突出,就形成自己是全能的的信念,放弃或者是忽略搞不定事情的经验。

关系层面其实也是如此,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与人交往,做出何种努力都会有人喜欢你,也会有人不喜欢你。如果基于别人不喜欢你的经验,你将形成自己是不可爱的信念;如果基于别人喜欢你的经验,你将会形成自己是可爱的这样信念。

但事实上,既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那你到底是可爱还是不可爱的呢?给儿童少年来讲只能从中选其一。结果和上面一样,要么觉得自己是可爱的,要么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

其实从健康人格的角度来讲,无论你认为自己是无能和不可爱的,还是认为自己是全能和可爱的,这都不是事实,都是对人格经验的歪曲,都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人格是基于全面人格经验的。它需要包括你搞定的人格经验,也要包括你搞不定的人格经验,它包括有人喜欢你的人格经验,也包括有人不喜欢你这样的人格经验。

因此作为健康的人格,我们需要在无能和全能的基础之上,建立上层的人格结构,我们也需要在不可爱和可爱的人格经验基础之上,搭建一个上层的结构。这个人格结构就是“我是有能力的和是有爱的”。

“有能力”和“有爱的”这样的人格结构它包含了人格的所有经验,它既包含成功的经验,也包含着挫败的经验。

在这个“有能力”和“有爱”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不是全能和无能,也不是不可爱和可爱的分类,而是程度上的区别,是一个能力程度和可爱程度的区别。

即使一个杰出、卓越的人,他也不可能是全能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他不可能都会,他只是比我们会得更多一些;一个再笨的人,他不可能是无能的,他也会一些事情,只不过比我们普通人要少一些。

即使一个非常受人欢迎大的明星和领导人,即使喜欢他的人多,但是也有人不喜欢他;一个再讨厌的人,尽管不喜欢他的人多,但是爱他的人也依然是有的。

基于上述的观点,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健康人格包括三个方面:

01.认知自己

认知自己就是要认识到人格经验的全部。

这就是前面讲到的:有些事情你能搞定,有些事情你搞不定;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

如果你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格经验的另外一方面,你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具有不健康的人格。比如,当你意识到搞不定的时候,你可能忘掉了你还有些事情能搞定;当你注意到有人不喜欢你,你可能忽略还是有人喜欢你的。

当然,相反的表现其实也是不健康的。比如你可能意识到你搞得定的时候,可能忽略你有搞不定的地方;你去关注到有人喜欢你的时候,可能有意无意忽略到有人不喜欢你的事实。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人是不完美的”。所有人都是这样,不论是杰出的人,还是普通的人。

台湾大师林清玄说,当你与他人打交道感到自卑和不自在的时候,就默念五字咒语“大家都是人”。

“大家都是人”,这五个字就包含了人都是不完美的意思。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不完美,别人也不完美,内心就觉得更平等一些,也能够轻松自如的去交往。

02.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就是要肯定自己。

尽管我们会的不多,喜欢我们的人不多,我们还是要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健康人格,是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我们会的不多,但我们不需要全会。我们只需要通过我们会的技能,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

人是不需要证明自己全能的,人只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就可以。

过去曾看到一个电视报道:一个青年人花了许多的精力参加劳动部的职业资格技能考试,在他的抽屉里头有二三十个职业资格证书。其实这些证书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他并没有去从事这些证书所涉及到的职业,他只是放在抽屉里,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已。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所有的人喜欢自己,只要有人喜欢自己就可以。话说的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你能有三五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你没有必要追求成为“万人迷”。

03.发展自己

发展自己是健康人格的人生追求。

认知自己,就是承认人是不完美的,自己也是不完美的。

悦纳自己,就是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肯定的人格经验部分(我能搞定和喜欢我的)之上。

发展自己,是健康人格的人生追求,那是一种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希望自己潜能得到更好发挥的冲动、动力或者欲望。

我们知道我们不完美,我们知道我们会的不多,但我们活着又可以做点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把学习搞得更好一些?能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能不能让喜欢我们的人更多一些呢?这些追求,这些努力,都是发展自己的表现。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也就是具有正性核心信念的人,一定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愿意去探索未知的自己,愿意接受失败,愿意承受挫折,愿意享受成功,愿意看到进步。

发展自己,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进取的心态、向上的心态。

相关文章

  • 郭召良:人格障碍诊断

    我们以个体的为人处事方式来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如果这种为人处事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人(自己或他人)感到痛苦,并...

  • 郭召良:人格与人格障碍类型

    我们每个人不会以相同的方式与人相处和做事,人和人之间存在为人处事方式上的差异。这种为人处事方式的差异是由个体的核心...

  • 郭召良: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

    社交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不少人都为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而烦恼,与人打交道或者在公众面前发言时会感到紧张,...

  • 郭召良: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跨时间维度、跨情境稳定的为人处事的习惯化行为方式。这种习惯化行为方式被称为人格特征。 如...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CBT解释

    人格障碍诊断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需要考察个体的心理行为方式是否吻合其所在的文化/社会背景,只有个体心理行为方式...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计划

    人格障碍的咨询计划最为完整地体现了认知行为疗法“先治标再治本,先关注当下再回顾过去”的治疗路径。 这就是说人格障碍...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目标

    人格障碍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少有的既需要治标也需要治本的心理疾病。 人格障碍的表面原因是患者对人际互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具...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技术

    人格障碍症状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上面。前面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咨询技术在必要时也可以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关于自...

  • 心理健康,做到这三点就足够了

    身心同康健,才是真健康。 追求身体健康,人人都有自己的招数。促进心理健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最近在读郭召良博士...

  • 郭召良:回避型人格障碍

    共病在社交焦虑障碍中比较普遍,患者在罹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同时,一般还存在其他障碍,比较常见的是抑郁障碍和物质滥用。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健康人格的特征及表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u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