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小时候邻居爷爷的剪纸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我想我如今也不会对风花雪月,手工编织,绘画花艺产生兴趣。

那一年我五六岁,至多也不超过八岁。
邻居爷爷的手很灵巧,能剪出漂亮的“福”字、复杂的窗花,还有一种我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出答案的东西:在纸上剪了很多洞洞以后,捏住两边,手一松,就是一个细长的镂空袋,很是神奇。到现在我还在想,一个平面的东西怎么最终就能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就像我的上篇文章母亲节力献中,河边那座“遗世独立”的小房子给人美感一样,剪纸也给了我一种初级的艺术熏陶。
除此之外,农村路边的小树林,下乡表演的“打鼓书”
是小时候的农村为数不多留有印象,且印象深刻的东西。
而立之年,回首过去,记忆的涟漪还能泛起的话,是对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吧。
厚脸皮的想:或许我天生就该去搞艺术,哈哈。
不好意思,破坏了前面营造的庄重氛围。
要知道我高中学的是理科,上完大学也是妥妥的一枚理工女,喜欢理性思维,做事讲究逻辑,作文课刚刚及格的人,有一天竟做起打油诗,虽说没什么艺术价值,总也跟“诗”站上了边。
现在又尝试写散文,绞尽脑汁就只写出500字,故事类最多写出800字,写作手法也很稚嫩,但是我却不气馁,因为,或许是—
我的写作小宇宙还没爆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