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解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您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鲁编修的品味究竟怎样,咱不知道,小说写他“见瓶花垆几,位置得宜,不觉怡悦”。大家坐下,娄家公子吩咐焚香,于是一个头发齐眉的童子在茶几上捧了一个古铜香炉出去,随即两个管家进来放下暖帘。再然后等了一个时辰、酒过三巡,那两个管家再来把暖帘卷上。随后书房两边墙壁上、板缝里都喷出香气来,满座异香袭人,令鲁编修“飘飘有凌云之思”。
这一段写得非常之细。笔者极怀疑作者曾经见过这样的布置,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写在小说里。娄三公子又向鲁编修解释说:必须这样烧香才不会有烟气。
鲁编修同蘧公子聊江西的事,问到蘧太守的接任王惠。鲁编修说,这位王道台真是了不得,现在朝廷在抓他呢。娄三公子说他投降了宁王的。鲁编修说是啊,他是江西推荐出来的第一能员,结果事到临头就投了降。娄四公子说,这投降肯定是不对的。鲁编修这时引用了一句妙语,古人云“无兵无粮,因甚不降”,这意思是换做鲁编修,也是会降的,只不过这古语出自何处,却是不知。鲁编修又说,各地官员逃脱了不少,只有他领着南赣几个郡县一齐投降,所以朝廷定他的罪更重,还悬赏缉拿。
蘧公孙听了这些话,想想当初跟王惠见面的事,当然一个字也不敢提。鲁编修又聊起王惠请仙的事,那事儿读者知道,两公子不知道。鲁编修把故事说了一遍,把《西江月》念了一遍,再讲解了一番。鲁编修说:这仙乩也挺古怪,说到他投降为止,后面就不说了,还是吉凶未定。鲁编修复述了这番读者已知的故事,其实跟前面提到“二号船”一样,还是伏笔。
于是娄四公子引用了一句《易·系辞下》里的话:“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大概是说有远见、识大体的人能从细微之处看到事态发展的方向。娄四公子的意思,应该是那扶乩的人一时看破了事态,至于说神仙灵鬼都是假的,这话似乎表明娄四公子也还是有点见识的人。
吃饱喝足、换过桌席,娄家两公子把蘧公孙的诗和他刻的诗话拿出来向鲁编修请教,狠狠夸他少年美才。鲁编修是科举出身,不知为何对做诗也感兴趣?记得么,当年周进当考官时,考生魏好古交卷后,说自己还懂诗词歌赋,结果被斥杂学。这位鲁编修倒是不排斥杂学,也没看出来诗话有什么问题,倒是动了找女婿的念头。
鲁编修问蘧公孙年龄,娄公子代答十七岁。再问“悬弧之庆,在于何日”——悬弧之庆的说法出自《礼记注疏》,弧即弓,按照古礼,男子生后悬木弓于房门左边,故以“悬弧之庆”“垂弧之旦”指代男子生日。这个别人不知道,蘧公孙自己说是三月十六亥时生。
问得这么细,鲁编修显然是有想法了,蘧公孙有望脱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