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剧《欢迎光临》很多人都在追。剧中有一对情侣,豆子和陈精典,两人年纪相仿,同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服务生,社会阶层也匹配。
但是从最近的发展来看,弹幕上很多网友预测,这两人快要分手了。我也同意这种说法。
因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走不到一块。比如酒店为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开设了培训班。
豆子雷打不动地去听课,做笔记,学会不少技能,还用培训课上学到的海姆立克法抢救了酒店客人的孩子,受到酒店的嘉奖。
而陈精典却对女朋友热衷听课一事嗤之以鼻,还时不时地对豆子冷嘲热讽。
为什么一对朝夕相处、互生爱慕的小情侣会对参加学习班有这么大的意见分歧,并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说到这里就要引出今天的主题了: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对自己达成目标的信心。在学习领域,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影响人的态度,行动,预测学习的结果。
豆子和精典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两人的自我效能感。
豆子的自我效能感很强,她觉得自己虽学历不高,但肯吃苦,能学习,学到了总归是自己的,对提高业务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也相信自己能学好。
而精典属于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他认为这种培训班也就是走个形式,学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自己就算去了,也是打瞌睡,不可能学好。
两人在内心对培训班的想法正好体现了自我效能感的两个要素。第一,个体认为某件事的回报。第二,个体对做成这件事的预期。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做某件没什么回报,那么即便他有把握做成这件事,他的自我效能感也不会高;反之,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做某件事的胜算很低,那么即便这件事能带来巨大的回报,他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不高的。
影响自我效能感有四个因素:成功的经验:过去取得过成功;他人的经验:看见跟自己相似的人取得过成功;社会说服:他人认为你能成功;及生理讯号:自己投注过大量时间及精力。
再次以《欢迎光临》的剧情为例。
剧中黄轩主演的男一,叫张光正,他是精典的同事,哥们,同为酒店门童,而他爱慕的对象是美丽的空姐,北京女孩,白百何主演的女一,叫郑有恩。
从世俗的角度看,两人论长相身高,论身份地位,论家庭背景,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张光正没谈过恋爱,谈不上成功经验,身边也没有这种条件悬殊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那为什么他还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有恩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他的自我效能感还是那么高呢?
就是因为“社会说服”在这里起了作用。这个张光正和有恩的妈妈交上了朋友,赢得了有恩妈妈的好感,在有恩妈妈的眼里,张光正诚实,正直,靠谱,性格特别好,反而自己的女儿孤僻古怪,老姑娘一个。她觉得小正配女儿,绰绰有余。她不断地鼓励小正,给他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正是这种社会说服提高了小正的自我效能感。
昨天,我刷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在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才小学一年级,但功课不好不说,学习态度非常差。让她非常伤心难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妈妈不妨转化一下,先用自我效能感低来替代学习态度差。这样一替代,就会让我们找到更多的出路。因为听起来,态度似乎是天生的,固定的,很难改变;而自我效能感是后天形成的,可塑造的,相对容易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