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5年知道比特币的,因为有朋友在挖。我到他家去玩的时候,看见那边有几台矿机,觉得很神奇,但也没有细想。这算是我的第一次错过。
我入圈子入得很晚。今年1月份的时候才开始接触。但我一接触,我就觉得很喜欢。我相信区块链的底层逻辑,我相信它可以重塑信任机制,重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非常好奇它的未来,很想参与其中,所以我成了一个内容挖矿的小矿工,从1月份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区块链+内容平台。
为什么我会关注区块链+内容平台呢?
第一,我相信,未来区块链行业的巨头,就诞生在这一个区域。
内容平台是一个巨大的,而且在不断膨胀的蛋糕。
下面有一些数据是来自于白皮书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Juniper Research 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到 2019年,全球数字内容市场的价值将达到每年 1540 亿美元,比 2016 年增长近 60%。
TechNavio 分析师预测 2014 年-2019 年全球数字内容市场以 13.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调研结果显示,在音乐版权方面,全球唱片业价值 150 亿美元,其中,订阅和流媒体服务增长快速,近年的增长率达到 51%,总计达到 10 亿美元。在电影方面,2014 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为 364 亿美元,前五大电影制片商出自印度,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增长强劲, 2014 年中国市场增长了34%,达到 48 亿美元。出版行业,市场价值达 1343亿美元,图书占所有消费者媒体和娱乐消费的 15%。自 2008 年以来,电子书销量不断增长,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增长了近二十倍。
第二,我相信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天生就适合做数字资产的确权。
而因为可以为数字资产确权,就可以解决传统内容分发平台的一些问题。
传统方法平台有一些什么问题呢。
1,优质内容太少。
互联网抄袭成本太低了。我几乎可以在各大平台看到一模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作者。
或者稍好一点的是一些“勤劳的作者”,把好几篇不同文章的观点糅合在一起—这篇抄一抄,那篇抄一抄—最后变成一个乱七八糟的大杂烩。
像李小璐出轨那会,头条上整个版面都是蹭热点的,而且内容几乎一样。让人烦不胜烦。
2,广告投放和内容分发不精准
像很热门的今日头条利用AI的分发技术,虽然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自己喜欢的板块,可是对于内容的优劣无法处理。通常等你看到一半才发现是个烂文,但时间已经浪费不少了。
有一个朋友曾经开玩笑说,自从从淘宝上买了一个包子,淘宝就拼命的推荐各种各样的包子给他,让人啼笑皆非。
3,版权确认难。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玩过橙光游戏的朋友?橙光原来是做文字游戏的制作软件包的,后来变成了文字游戏的一个发布平台。
它允许作者免费利用软件,制作自己的文字游戏,并且在平台上发放而且定价。而游戏玩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购买不同类型的游戏。
我记得当年玩的最火的一个游戏就是官居几品。作者相当有才。但是不久,这个游戏就搬到了appstore上面。
看评论的时候才知道橙光,有一个非常苛刻的作者协议,所有的作品都属于公司,而非属于作者本人。不达到一定的销售额,作者没有任何收益。
知乎一个匿名的作者评价道:
“国内的互联网文化分销商都是这个脑残德性。像steam,是七三分成,国外的游戏制作者不少还觉得分成应该多给制作者点。
而国内一些公司,自己拿大头,作者拿小头。橙光超过一定收益,正好和steam反过来,是三七分成,作者只拿三成。
像手游分销商,腾讯自己拿八成,只给制作者俩成。在这种渠道为王的思路下,山赛跟风横行,抄袭盗版成风。
手机国内无法用谷歌平台,本来苹果app还给原创者留了个小口子。(事实上这个小口子还是出了不少有能力独立游戏制作者)但国家法律上又被限制。
国内渠道公司人人都是EA的信徒,搞死独立制作者,搞死原创者,我们就能赢了。”
第三,我相信区块链+内容平台给新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里,曾经提到过曾鸣教授的“点线面”理论。
他说只有面和面打架的时候点才有机会。
什么意思呢?
我相信,区块链的内容分发平台和传统内容分发平台之间,必定会有一场竞争。
在这场竞争一定是来自于对优质内容的争夺。
而如果自媒体可以作为优势内容的提供者,那么一定会拥有更多出头的机会。
ulord的优势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回到Ulord,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我玩过币乎,币乎想做区块链版的雪球。
还有iveryone,想做区块链版的facebook。
可是我今天看Ulord白皮书的时候,还是大吃了一惊。
Ulord想直接做网络:
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的价值传播网络
百度曾经说过,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
这样看来,Ulord有要把传统互联网的一切都颠覆的野心。它似乎成为新一代的操作系统上面可以跑区块链版的微信+阿里巴巴+百度+微博+……
野心不小!
第一,ulord有自己的主链。
如果是对币圈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会不知道这个自带闪光灯的公链是一个什么概念?
巴比特社区的创始人长铗曾承说过:
“对于传统互联网项目,做协议相当于做公益,是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应用层者则垄断了大部分商业利润。
在区块链领域则是相反,做底层协议层的更有商业价值。因为代码即权力,开发者既掌握着协议的标准,项目的主导权,还可以通过内置的代币激励系统,快速建立一个集用户、投资者、软件开发者、硬件开发者、矿工于一体的庞大社区,这种激励完全是自发的,自组织的,自运行的。”
我们可以看看市值排名前20的公链项目有多少?
区块链公链目前还处于区块链基础建设时期,一条能够跑应用的主链,是决定成败的基础。
ELA的创始人陈榕也曾经说过一句话:谁能够露脸,谁就能有未来。
他曾经批评过ETH和EOS都不够。因为他们都不是为跑应用程序而设计的。EOS,虽然吞吐量大,效率高,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同样也是来自于他的DPOS机制—被人诟病过于中心化。
目前已经出现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中,Ulord是唯一一个有自己主链的。
第二,特殊的共识机制,pow加pos。
pow的机制的最典型的代表是比特币,但他同样也被人诟病是太过于中心化。
比特币矿池分布Ulord的解决方案是采用cryptonight的算法—如果你挖过门罗币的话,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用CUP挖矿的算法,具备一定的抗ASIC能力,回想CPU\GPU\ASIC在比特币SHA256算法上算力的巨大差异,CryptoNight算法为社区保留了去中心化的火种!
虽然比特币的POW被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比特币到现在已经安全运营九年,这个机制是目前为止被验证次数最多,最安全的机制。
区块链说到底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既然是分布式系统,就仍然屈从于分布式系统的铁律CAP定理,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三者中只能同时满足两者 。而我们知道区块链系统要分布,要防止恶意节点,就意味着已经确定了必须满足分区容忍性和一致性,那么一定是牺牲了可用性。
翻译成人话就是:“它就是很慢。”
而在白皮书中Ulord也明确的说,主链将采用POW+POS共识机制,也就是说,用POW机制来保持主链的安全和稳定,然后用POS机制—主要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主节点加入,通过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在为自身带来收益同时,也为Ulord提供海量的分布式存储空间—提高效率和吞吐量。
根据白皮书,在Ulord中,主节点同样是一个全节点,由于考虑主节点候选时考虑了QoS,通过主节点能快速地传播区块和交易。运行一个主节点,需要10000个UlordToken和1TB以上的存储空间,存储在主节点上的押金不会丢失或损耗,这可让投资者为全网提供服务的同时,赚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减少UlordToken的价格波动。主节点将获得整个Ulord网络35%的收益。
而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区块链平台,包括最老牌的steemit,采用的是DPOD机制,但随着运营两年以来,DPOS机制导致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我们常常说steemit上面有大金鲸,大鲸赞一下,你可以升天,大鲸踩你一下,马上打回地面,steemit原来号称的内容挖矿(proof of brain),如今,也被人戏称为,影响力挖矿。
如果你现在去玩steemit, 你可能吃惊,占据热门榜的通常都是一些美女游泳的图片,而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反而很难被发掘。
币乎似乎也在慢慢的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采用pow加ps机制的ulord,不知是否可以改变这样的格局呢?
第三,双重内容分发机制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内容创作者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专业人士变成了现在的个人(自媒体)。而内容的分发机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人工审核,编辑审核变成了社交转发再到AI算法。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编辑社交和算法这三种分配模式都有一定的问题。
依靠编辑来完成分发的成本高效率低。习惯在简书写作的朋友应该也知道,如果要投稿的话,可能需要等上一天的时间才能知道结果。
而社交转发这种模式,又非常的被动。我们很难主动找到想要知道的信息。
AI算法,最著名的应该是今日头条,而他最受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内容良莠不齐—推送的内容同质化严重。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似乎也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
币乎是靠点赞来分发内容。
iveryone依靠社交转发来进行内容分发。
币乎现在已经变成“必赞”,大部分的用户根本不看文章,而是看作者的名字来点赞。
iveryone则因为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也让人兴趣大减。
ulord最让人期待的一点是,它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算法加上社交分布模式。
这样的模式是否才是正确的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它允许个人建立站点。
ulord没有服务器的概念,个人可以建立的自己的站点,所有的内容都是属于个人的,并且保存在个人的电脑里,你甚至可以把它直接连接到其他的平台上。
我想很多的博客作者都心有同感:比起把自己的写作内容发放到不同的平台上,更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站点,可以保存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点点滴滴。而且这个站点永远的属于自己。
第五个,优质内容资源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内容分发平台来说,最重要的是抢占一个头优质的头部内容资源。迅速的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出现在市面上的区块链内容平台,比如说币乎。因为点赞机制的出现,使得大家更在意的是点赞获得的利益,而非文章的优质内容。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抄袭的和水文之类的霸占热门。而用户们不加甄别的点赞行为,也进一步的恶化了这样的现象。
iveryone目前遇到的困境也是因为没有非常好的头部内容而留存率不高,一是缺乏合适的推荐机制,优质内容的作者没有办法得到关注,二是缺少优势创作者的入驻。
我们也希望有ulord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迅速的打造出自己的头羊,建立护城河。
目前来看,ulord对这个方面非常重视。
Ulord:你是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吗?我们在顾问团队里看见熟人了吧?自带流量的大V恐怕会吸引一大堆的粉丝加入。
Ulord:你是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吗?哈哈,同样是熟人。
当然还有007的加入,作为一个007er,太了解这个组织的凝聚力了。这样的资源让人对ulord的未来越来越期待。
但是经历过币乎和iveryone之后,我对于ulord也有几个担心。
第一,是否能够快速的完成社区建设,pow加POS的共识机制是否能够改变目前内容分发平台的问题?
第二,在初期的阶段。创业公司没有办法得到大量的数据,那么算法分配内容的模式可能暂时还不能实现。仅仅依靠社交来分发的话,恐怕也会遇到iveryone现在的问题—找不到优质内容。
第三,付费目前还没有成为常态。互联网十年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了免费。而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应该如何尽量低门槛的实现呢?
第四,机制如何设计才能保证优秀作者不会“怀才不遇”呢?要知道人性是无法考验的。
ulord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它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我相信区块链的价值网络,而路在何方,我们边走边看。
我是朵朵的朵朵,内容挖矿小矿工,愿和你一起探索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发展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