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真酷。
今天课上有幸知道了一位新闻界著名人物范安达,20世纪初《纽约时报》的传奇编辑,《纽约时报》的首席建筑师。
范安达有做编辑的天分,在很早的时候就显现出来。
1870年,范安达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但是他已经开始在纸张上粘贴剪报,并以10美分的价格出售。10岁的时候,用木框制作了一台印刷机,把扫帚柄用布包起来当作油墨滚筒,用的是村里报社废弃的铅字印刷。此后,范安达还购得了一家小印刷厂,从事零散的印刷,并将赚来的钱作为自己学习化学和物理的学费。
在《纽约时报》担任编辑主任时,他下午1点出现在新闻编辑室,6点回家吃饭并休息。10点回到编辑室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其他人下班时才离开。
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他坚持了20年,发表了“泰坦尼克”、“日俄战争”等经典报道。
这样传奇的人生难道不酷么?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是面点师冯三峰的故事。
1990年8月冯三峰高考落榜,跟着几个老乡辗转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吃尽苦头,也没赚到什么钱。1999年的一天晚上,冯三峰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合肥市一家厨师学校的招生广告,他便跑到合肥准备学厨艺,学的不太受欢迎的白案(做面食)。冯三峰肯动脑筋还勤快,一年半学下来,他能把手中的那团面玩得炉火纯青,如把面条拉细到可以在一根针眼里穿过、双手左右开弓同时擀12张饺子皮、做全面宴等等。
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有了奋斗的方向,在国内不受赏识的刘三峰去了迪拜,因为白案技术高超在饭店帮厨时被伯瓷酒店总管的助手发现,并邀请他到世界唯一七星级酒店伯瓷酒店工作,专门做中国面点。
在伯瓷酒店工作的冯三峰干劲很足,因为酒店能满足他对原料方面的要求,他更加努力地钻研面点的制作技巧,在做面食时,经常玩点花样。
在伯瓷酒店工作期间,刘三峰做的煮面鱼得到华裔丹麦王妃文雅丽的认可,做的饺子让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流连忘返,特意带英国的十几位朋友,专门来吃冯三峰的中国面食,表演的拉面绝活得到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称赞,把面条拉到一根针眼可以穿过20根面条的绝活更是让刘三峰获得神面师傅的称号。
从只有高中学历的中国农村打工仔到世界唯一七星级酒店的首席面点师,从一穷二白到百万富翁,使之转变的是刘三峰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将白案做好。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范安达、刘三峰这样幸运,在所做的事上有大成就。学画画的可能成不了画家,写作的你可能一辈子也没出名,会唱歌的你得不到赏识……
尽管这样,我们依旧需要一件能为之努力的事,为了我们闹荒饥的精神世界。
有时候手机并没什么可玩的,但我们依旧不愿放下,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
人性本恶,好吃懒做。不想努力学习,不想勤奋工作,吃饱喝足后叹活的真没劲。
而如果我们有一件能为之努力的事,不安会被踏实替代,空虚会被希望填满。
有句话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果我们有一件能为之努力的事,就不会那么羡慕别人辉煌的成就了,因为我们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自己活的不如别人。
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让生活找到重心骨,有方向,少些选择的痛苦,多些获得进步的小喜悦。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让我们的精神世界繁荣起来。
对我们怎样寻找努力的方向,老师说这样的话:如果你喜欢小说,就尝试钻研小说,自己写;如果你喜欢漫画,同样钻研它,自己画;如果你喜欢做菜,就做精,有门好手艺。
不知道喜欢什么,就都尝试尝试,能坚持下来的就是了。
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并做出成绩很酷,有一件为之努力的事,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一样很酷。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