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俗”字了得

作者: c46f828e0103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08:23 被阅读79次

老太太是话痨,俗称“电线杆子”,常因和人聊天烧糊了锅里的种种。晚饭照例是晚的,见着人唠唠嗑,没见着人就四处遛遛,不晚才怪。我和儿子都是蚕宝宝般吃个不停的。学校的饭菜不敢恭维,傍晚已是前胸贴后背,很多时候都是一路吃着才回的家。算上饭后水果,临睡前就吃了三顿,很庆幸体积不是特别庞大。老太太的厨艺是一家人中最不济的,却偏就把厨房承包给她了。有回老俩口去那巴掌大的菜地忙活,出门前跟可乐交代了下,记得水开时泡进暖瓶里。可乐没着重提醒,我玩了一下午的电脑。等老俩口进门时,水壶已是焦扑扑了。由此可见,我是多么不称职的家庭主妇。老太太还常对人说我的好,实在惭愧的。

老太太琐碎的话语,以前总是如穿堂风般,从这边耳进从那边耳出,基本不留痕迹。她满足了交流的欲望,我也省去了思考的环节。最近,突然良心发现,敷衍之余,也有些奇趣之处。

饭桌是主战场。老太太兴致很高,先说起那只老偷食的母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天然食品的严重缺乏,加上鸡蛋又是可乐的最爱,母鸡的地位也是今非昔比。它在院子里踱着方步,目中无人。纵然生活这般自由闲适,鸡蛋却是许多天未见一个,老太太也咬牙切齿了许多天。今早,她意外寻见竹叶子底下躺着足足十五个圆溜溜的鸡蛋,别提多高兴了。原来母鸡也喜欢挪地儿找刺激的哦。

又说起去菜场买菜。买了三元五毛的花生米,因为可乐爱吃。付了二十元,找回三十六元五角。那卖菜的和老太太聊得没记得收钱,只记得找钱了。老太太只买一丁点儿菜,就急巴巴地回家了。白拣了便宜,自然快快撤了。非盗非抢,这是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老太太眉飞色舞,我也呵呵地笑。

这经历我也难得有过一回。我一直属于“毒出不毒进”,这里的“毒”应该解为“傻”或“痴”。买菜不算倒还好,一算就多给,还常常给了却忘了拿了。听人报价总回一句“介便宜的”,还不如直接在脑门写个“白”。有回坐三轮车,车主奇丑无比,两眼中白了一眼,耗子脸,大龅牙。周围也没别的车,只好坐了。下车时,一问价格,比平常高出许多。说外在美是肤浅的,内里的也没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狠狠吵了架,我说再不坐他这车,他说再不载我这人。结局自然是钱照付,一分不少。只有大钞,那人嘀咕着去一旁的小吃店换了零钱。钱还真够零的!他把一沓皱巴巴的纸币往我手里一塞,就骂骂咧咧地蹬着车走了。我也骂骂咧咧地走了。进了门,一数,比我给的还多了五元。白载了还付小费,这架吵得还真有意思!难得“黑”了一回,想起这事儿就乐!小老百姓的快乐不需要崇高的理由,世俗的市井的甚至市侩的,谁说不是实在的幸福呢?

怎一个“俗”字了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一个“俗”字了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mk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