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靳大成《论语通读》29

靳大成《论语通读》29

作者: 大倩倩_d737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19:34 被阅读0次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最高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了人才没有啊?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如果不是因为公事的话,从不到我的房屋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战斗失利他殿后,快要进入城门时,才抽了几下坐骑,说:不是我胆大敢于殿后,是马跑不快。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子说:谁能从屋内走出而不通过大门呢?所以为什么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呢?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难免过于精巧。文采和质朴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才称得上是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人的生存依靠的是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他靠的是侥幸免于祸害而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问知识)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这篇是孔子认为的可以称作君子的细微作派。孔子和学生,都能从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去观测一个人是否贤明。走路不操近道,不私下刻意接近领导,这样的刚正不阿的态度是贤明人的做法。孔子也把为他人考虑,注意自己的举动不给他人带来压力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

走什么样的路,是自己的选择而已。孔子讲究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和谐,就一个人而言,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风度和谐统一才是君子。正直之道,或者不抄小道、不走捷径所谓正道直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时代价值观如何,要坚持自己心里的正。在他看来,那些不走正道的就只是侥幸罢了,既活不安稳,也让人不齿。

“知道”是已经入门,大体掌握某一门知识学问的要领;“喜欢”则是融入的状态,运用自如,也许还有自己的创新,颇有所成;“乐在其中”则是触类旁通,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你,在知识边界上出入自由,得心应手。世间的一切知识、学问、技能都存在这三个阶段。不论学什么,如果都能自觉意识到你处在哪个阶段,不自满、不松懈,永远向着那个最高的自由境界前进,并且享受到非常大的乐趣,这才是学习带来的巅峰体验。

相关文章

  • 靳大成《论语通读》29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孔子的学...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够让...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之间,还有什么可彼此争胜逞强的事吗...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但也不巴结讨好人,富...

  • 靳大成《论语通读》9

    经历过年龄上的30而已,再来读孔子的“三十而立……”有很多不同的感触 我们中国人的30是责任重大的一年,跟古代不同...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 靳大成《论语通读》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得...

  • 靳大成《论语通读》2

    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记录 论语的审美取向:理想社会是审美取向。这句话我不太懂,没读之前我一直认为《论语》是教导人...

  • 靳大成·论语通读(上部)

    为什么读《论语》 1.精神寄托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只是受“家庭生活习惯”的约束力,今天我...

  • 靳大成《论语通读》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经常反复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靳大成《论语通读》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sq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