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中》,是小说集《天使之耳》的第六篇,也是最后一篇。
1、
东野圭吾很善于给自己的小说起名字,可谓此道高手。
有一类东野小说的名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譬如《白夜行》、《分身》、《变身》、《杀人之门》《彷徨之刃》、《红手指》等。
为什么印象深?
因为形象、直观,有画面感。。
《镜中》也是这样。
很显然,小说就是围绕“镜中”这么一个比较直观、有画面感的核心意象进行构思和布局的。
何以见得呢?
下面是我的分析。
2、
本文“镜中”的意象分两种。
一种是外在的、具象的,一眼可见;
另一种是隐含的、抽象的,需要读者展开想象才能“看”到。
当然,两种意象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先说外显的“镜中”。
它就出现在小说具体描写的一个画面中——
在一起交通事故结案之后,当时负责调查该事故的交警这天正在搬家,他很偶然地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备战奥运的某女运动员出现在镜头中。
注意,是镜头中。
交警看到该女运动员的脖颈上有道伤痕。
联想到不久前的那起与该运动员的教练有关的交通事故,交警心头疑云大起,随后经过一番努力,果然发现事故另有隐情。
原来,该女运动员深夜无证驾驶,在路上转弯时,撞到停车在路边的摩托车手,致其抢救无效死亡。
但随车的教练挺身而出,承认是自己开车肇事,掩护了女运动员。’
虽疑窦颇多,交警却未发现真相,该事故以教练承担责任接受相应处罚而结案。
但交警却偶然在电视镜头中发现了问题,判断女运动员颈中伤痕,很可能是驾车紧急刹车时安全带所擦伤。
“右侧脖颈有擦伤,证明她曾经坐过驾驶座位置。”
交警通过与女运动员直接接触,进行试探,果然问出了真相。
因此,可以说,真相就藏在“电视镜头中”——简称“镜中”。
3、
再说隐含的“镜中”。
这先要说到女运动员为什么会开车撞到人。
原来,她刚从美国回来,因为在美国刚刚拿到驾照,到了国内就很想开车练练手。
问题是美国交规规定,车辆靠右行驶,日本国内却是靠左行驶,这样,直行时问题还不大,一到转弯,女运动员习惯使然,竟然转过弯之后靠右行驶起来,结果撞了人……
小说中写道:
“方向盘和车道的镜中像一样,和之前的习惯完全相反,难怪会出事。”
注意,这里又提到“镜中”。
这次是在描述交警头脑中的推理活动时,使用了“镜中像”的比喻,因此相对隐蔽而抽象。
4、
因为“镜中”——镜中像中,女运动员驾车时产生错觉,导致事故发生。
这是致命的错觉——有人因此而丧生。
同样因为“镜中”——电视镜头中,交警发现了事故的真相。
假如交警提出疑点,要求重新审理该事故以致最终翻案,那么女运动员必定因有开车撞人纪录而无法参加奥运会。
这对她而言,可能是精神上的致命打击——她的运动员生涯很可能就此戛然而止,多年努力付于流水。
好在,最后交警选择了沉默,没有揭露真相,他和教练一起,保护了该女运动员,让她得以正常参加奥运会的比赛,而没有失去为国争光的机会。
可以说,这是将交警的职责,让位于国家荣誉了。
2022-1-16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