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书院】读《自卑与超越》(二)

【经典书院】读《自卑与超越》(二)

作者: Steven文旭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22:05 被阅读0次

    第二、三、四章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说我很难为这本书下笔的原因是什么,大概就是这本书揭露了太多我个人平时不愿面对的现实,而这本书撕破了一切刻意不刻意隐藏的脸皮,不管你愿不愿意听,依然把人与自卑之间的关系赤裸裸地展示了出来,直击读者的心扉。

    比如这一段:“这就如同一个担心自己太矮的人总会踮起脚尖走路,好让自己显得高大一些。有时我们能在两个孩子比较身高时看到这种行为。害怕显得矮的那一个会尽力挺直身体,全身绷得笔直,他会努力使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高一些。如果我们问那个孩子:“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太矮了?”很难期待他会承认这一点。”

    这简直就是在讲我童年的噩梦啊。

    自卑大概就是在我们产生了挫败感的时候侵入到我们的世界里的,并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以至于日后的我们在收获了成功、赢得了成就之后会用那种优越感压制住曾经的自卑,并试图说服自己:你已经成功了,你不必再自卑了,你应当优越起来。

    可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自卑并不是优越感就能压制住的,甚至,优越感是自卑的另一种延伸。自卑久了的人,重新登上高峰后产生的优越感,会让他们面对像他们从前一样自卑的人们变得更加高傲和不可一世。甚至我想“小人得志”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体现。

    平时关注张德芬的官微,常常在她的文字里读到家庭对人的影响。德芬从男女角度分别分析了家暴的成因。假设一个父亲家暴的家庭里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经常看到父亲对母亲家暴,那么这三个孩子可能在日后走向不同的道路。大儿子可以就会在潜意识里认定,男人欺负女人是天经地义的,家暴只是家庭中的正常组成部分,所以他日后可能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在自己组建的家庭里继续家暴;二儿子在看到母亲被打,自己却长时间因为身体的弱小而无力反抗后,时间久了会变得懦弱、平庸;三儿子在见证了母亲被家暴的惨状之后,可能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对父亲的抵触,在自己日后建立家庭之后,会刻意避免自己重蹈父亲的行为,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德芬还发现,很多存在家暴的家庭里,女性受害者本人的父亲往往就曾经是一个家暴者。家庭带给人的潜意识能量是巨大的,这些从小见证过家暴的女人在长大后,往往都选择嫁给了那些依然有家暴倾向的男人——她们会认为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催眠师们常常有这种发现,当他们为一些受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做催眠治疗时,发现到最后,这些女性的脑海里呈现的往往都是她们的父亲形象。这也可以印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女生为什么要努力读书,读到最后不还是要嫁人生子,和最初有何不同呢?

    当然不同。同样的家庭,有不一样的氛围;同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成长。

    还可以用知识对抗无知,用智慧对抗粗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书院】读《自卑与超越》(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v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