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
1.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或者二选一,貌似回答很轻松,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结果让封闭式问题在发挥它的控制作用的时候存在一个特点:一旦失控,很难挽回。
很多提问者在使用封闭式问题时,一厢情愿地认为对方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但一旦对方跳出你的预设,问题就变得很难控制。
“先生,我们公司最近有不少优惠,您有兴趣吗?”这是一个典型的让销售人员“死”得很惨的问题,只要客户从容地回答“没兴趣”就可以。
2.怎么做
如何让自己的封闭式问题不失控?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结果导向思维,在提问之初,你需要设想好你期待的答案,然后围绕你期待的答案去控制你的问题。
我们在控制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方向。
方向一:让对方高概率地按照你设想的答案回答。方向二:将封闭式问题设计成可以“左右逢源”。
两个方向①让对方高概率地按照你设想的答案回答
在进行封闭式提问时,如果想要精准地控制问题,尽量要规避这类“模糊词”。所谓的模糊词,主要是一些需要主观判断的感知类词语。这类词语以形容词或副词居多,也有带着主观情感色彩的动词,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因此最终会导致提问有风险。此类词语包括评价类词语与情绪类词语。
常见的评价类词语包括高、低、多、少、大、小、胖、瘦、好、坏、快、慢、昂贵、便宜、忙碌、悠闲、辛苦、方便、经常、偶尔、深刻、肤浅等。
常见的情绪类词语包括开心、高兴、兴奋、郁闷、喜欢、讨厌、愤怒、生气等。
如果对方不太愿意配合你的问题,或者沟通双方的关系不融洽,这类词语的使用就会给对方直接且彻底地拒绝你的机会。
A.方法1:用客观描述类语言替代主观评价类语言
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数据、对方的行为、无法反驳的事实、引用对方的语言或客观情景进行描述。“你家电脑上网带宽是20兆,对吧?”“您之前和我说过,平时有需要出差是吗?”“工作中,你会不会遇见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呢?”
B.方法2:增加约束性条件,引导对方思维
“我看您有不少漫游费产生,平时经常需要出差吧?”“平时在家的时候,如果同时开手机和电脑上网,或者看高清电影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点慢呢?”“如果苹果特别甜,一般你也喜欢吃吧?”“有时到了月底指标完成不了,你的压力也挺大吧?”
C.方法3:通过对比来引导对评价或感知类词语判断
有了对比,我们的很多评价或感知类词语的判断就容易从主观变成客观。“你是不是发现我比生孩子之前胖了?”“在这个新岗位上,是不是比以前的岗位压力更大啊?”“出来郊游比在办公室待着开心吧?”“相比榴梿,你是不是更喜欢吃苹果啊?”
②将封闭式问题设计成可以“左右逢源”
遵循一个基本法则:将不可控的提问焦点变成可控的提问焦点。
“你有兴趣吗”这个提问就将焦点放在了对方的主观喜好这个不可控的焦点上。
什么是可控的提问焦点呢?例如,对方的行为确认或者细节喜好。我们说的可控不是指对方的喜好我们可控,而是说提问的可控,也就是说即便对方不喜欢这个选项,还有其他的选项供对方选择。
并不是所有封闭式问题都可以设计成“左右逢源”的问题,这种设计一般用在请求对方评价或行为支持时。
A.技巧1:从请求对方评价到确认对方行为
“先生,这个优惠,你了解吗?”,那么提问的焦点就变成了确认对方是否有“了解”的行为。
B.技巧2:从请求对方评价到有多种选择的细节描述
“先生,您喜欢这款手机的颜色吗?” “您觉得这款液晶电视的尺寸还可以吧?”
C.技巧3:从请求行为支持到过去是否发生过对应行为
“先生,关于这项优惠,之前有没有我的同事给您介绍过呢?”
D.技巧4:焦点从请求对方行动到行动时间的确认
“小李,现在能不能借我500元钱?”
【我思】
封闭式问题一旦失控(对方跳出你的预设),就很难挽回。
提问前,设想好你期待的答案,然后去控制问题。
①让对方高概率按照你设计的答案回答
避免使用带主观色彩的评价和情绪词。以形容词,副词居多。这类词容易让对方直接拒绝你。
客观描述替代主观评价。
增加场景条件,引导对方思维。
通过对比,引导评价或感知的词语。
②把封闭式问题设计得“左右逢源”
将不可控提问焦点,变成可控提问焦点。
请求评价→确认行为
请求评价→多种细节选择
请求行为→过去是否发生过对应行为
请求行为→行动时间的确认
小结:
①提问前
先设想好期待的答案。设计客观描述,增加场景限定,对比,提出引导性问题。
②提问时
把不可控变为可控。把请求评价变成确认客观行为,多细节选择。把请求行动变成过去是否发生过,行动时间确认。
③提问后
总结出提问经验和不足,下一次迭代改进。
【我行】
设想好期待的答案→把不可控变为可控→总结经验不足
@《提问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