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二)

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二)

作者: 季武长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15:13 被阅读0次

“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非读梵文不行”。

1935年,季老漂洋过海只身前往德国,在那里潜心研究梵文,以求整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而这一去,便是十年,这十年之中,正是二战之时,炮火纷飞,生灵涂炭;而正是这十年季老翻译了《安娜西格斯短片小说集》和印度的名著《沙恭达罗》、《优哩婆湿》和史诗巨著《罗摩衍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年的战火与求索,将少年的轻浮洗净,留下的则是深睿的思想和一颗宠辱不惊,淡薄治学的心。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在我这仅有的可贵一生中,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年,一直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耄耋之年,我从未离开过北大。追忆我的一生,怡悦之感,油然而生,‘虽九死而犹未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6年归国后,季老便一直在北大教书治学。一边整理对中印文化的研究,一边教书育人。整理出版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东方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还有《清塘荷韵》、《留德十年》、《朗润园随笔》等散文随笔,奠定了他在文学,史学,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地位。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二)

    “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非读梵文不行”。 1935年,季老...

  • 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三)

    “如果我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话,我本可以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逍遥派,痛痛快快地混上几年的。然而,幸乎?不幸乎?天老爷...

  • 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一)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

  • 大师季羡林(二)

    平淡与神奇 在一般人看来,季羡林过于平淡无奇,不论是学术人生还是散文创作都是如此。于是,谈起季羡林,人们总会拿...

  • 大师的风骨

    1962年,台湾,梅贻琦校长病逝前,一张罕见的老照片,镜头中的他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下了骨架,一旁陪伴在...

  • 大师季羡林(三)

    理性与诗意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季羡林散文属于学者散文。但与一般意义上过于重视知识,特别是将知识进行罗...

  • 大师季羡林(一)

    生于1911年的季羡林,将近一百岁的高龄,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跨过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 他从年轻时开始...

  • 读《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本书的作者是季羡林大师,季羡林(1911.8.6-)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缅怀大师

    今晨惊悉季羡林大师不幸逝世,痛惜之情无以言表,特写下此文,以示对季老的一种追思吧。一代国学大师就这样驾鹤...

  • 逻辑

    季羡林是研究梵文、吐火罗文、佛学的……是囯学大师。 如果不这样说,换成:季羡林是当代囯学大师,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的风骨——缅怀季羡林大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ys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