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后记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晰,布局合理,表达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本篇课文预设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为积累重点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结构。初步把握济南的冬天的整体特点。
从对老舍先生的文章回顾入手,以:“老舍先生是北平人,为什么会以济南的冬天为写作对象?”引发同学们对文章背景的兴趣。在对作者以及背景有认知后,从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入手开启新课。字词学习中,对于“秀气、宽敞、贮蓄”三个词语的拼音进行了强调。这个环节,之前我一般都是由课代表领着积累的。这次因为他们现在还晕头正常着,所以就由我领着学习了。字词预习效果不好,学生很明显不够认真。有些发愁,这两班的拼音实在惨不忍睹。好想吐槽一下,小学六年,难道老师不教拼音吗?
课文的诵读也不理想,敢于站起来展示自己的孩子寥寥无几。读课文时,唱读现象严重。我是特别不习惯这样的语调的,听起来很累。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时,有意识渗透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可惜,学生不会听课。
在学习第一段时,不但引导学生明确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这个特点,还对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强调。并且,引导学生把凤县的冬天的特点与济南的冬天进行了比较。很快,学生就从“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中找出了共鸣。能感觉到,在有了共鸣后,学生的情绪比较兴奋。学习,在于唤醒。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对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特点进行品析,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在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总体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写济南的山和水时,是怎样一点一点来突出这一点的。主要通过齐读,指名读等方式,从诵读中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凤县凤凰山,堡子山冬天的特点,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体会“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暖;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的特点。
再引导学生,结合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水的的描写,根据凤县凤凰湖水的特点,品析济南的冬天的水——暖、清、绿的特点,使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有具体的感受。同时,对于作者写作时的观察角度,写作技法,修辞手法继续赏析。当白纸黑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直观感受,学习也就很容易发生了。所以,这节课,两个班总体来说课堂学习氛围比较轻松。
当然,问题也不能逃避。课堂上,仅有个别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听语文课。7班的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活跃,8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发言时,缺乏理性分析,思考也比较肤浅。只要有一个上路的,就不能完全丧失信心。慢慢来吧!
第三课时,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对语文常用术语,基本常识进行积累。对句子赏析方法进行指导。
从《春》与《济南的冬天》的对比阅读开始说起,引导学生理出两篇散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各选一段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对于散文的语言美感有真实感受。最后,归纳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一般阅读思路和方法。
紧接着,从《春》课后第四题引入修辞手法的学习,主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从表达效果到答题格式进行指导,并同步练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同学们今后经常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最后,对于语文的基本常识进行积累:常见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是什么,使学生对语文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今年似乎想单纯上好一节课,比较艰难。课前想的很丰满,实际却不得不面对骨感。两个班今早的课是二三节,中间有课间操。学校今早通知,课间操时进行防震演练。虽然说的是课间操时间,可是早读时得给学生讲注意事项。正式开始时,得提前就位;结束后,得总结讲话。于是,两节课的上课时间,均不足四十分钟。课堂上,也就只能急匆匆收尾。
学生听讲还算认真,可惜没来得及当堂训练。而且,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也没顾得上提。今年的课,似乎每节都有遗憾。
走过《春》,赏过《济南的冬天》,一个美好的让人兴奋,一个温暖的让人感动。开学已经十四天了,第二课才匆匆收尾。学生到现在没有交作业的习惯,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没有背诵的习惯,我的春在哪?温暖又在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