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剧场的第五排,等待幕布揭开。
《美杜莎之伐》之观后感这个话剧叫做美杜莎之筏,它是根据二战的一个真实事件所改编的。
全剧都在一艘小船上,13个孩子的故事。13在基督教中是不幸的,所以当另外11个12岁左右的孩子把岁的孩子,把比他们更小的孩子-小狐狸扔进大海中去,字幕上打出,孩子是还没长大的大人。即使这样一个成人世界的故事被放到了孩子的世界,还是感觉到了血腥与残忍。
7天场景只有一艘转动的船,还有海上随时会出现的烟雾。油画风格的舞台布景,以及演员们夸张的妆面,全程法语表演,字幕提示器的恰到好处,在场景单一的表演中,不仅紧紧抓住我的心,还让观者体会了法国原汁原味的表演。
这些孩子在海上第一天还在分享一壶热牛奶,而到了第四天就开始有分歧,第七天就开始杀人。在茫茫大海上仅仅是因为《圣经》中最后的晚餐,耶稣被其他人出卖,所以13被认为不吉利,就要把第十三个人杀死。究竟是信仰的健全还是信仰的缺失。作为最后被发现的最小的孩子-小狐狸则是全程不发一语,满头的红发坐在船尾,完全就是弱势群体的代表。明明是13个人的船上,为什么说11个人参与了谋害小狐狸。那个没参与的第十二个人就是男主角阿兰,他认为大家齐心协力便能战胜困难。但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丢在大海里的放着大家签名的纸条的暖水瓶被附近的友军捡到,而另一时间小狐狸被另外11个人扔进大海,不久后,这11个人获救了。而阿兰放弃了生的机会,打开手电招来敌军,最终阿兰死在了敌军的枪口下,随着美杜莎之筏漂浮在无尽的海面上。
女主角安最后才知道,抽签决定谁死亡的时候,其实她才是那第十三人。阿兰为了保护她不被自己所发起的“死亡之签”投入大海,把别人没打开的签扔进了大海。
但那又能如何,悲剧最终是悲剧,被投入大海的“小狐狸”被世人当做宠物小狗留名。
《美杜莎之伐》之观后感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信息模糊的时候同理心也缺失,悲剧无法避免。真实的故事远比话剧更残忍,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受伤的人的伤口被咸水浸泡、甚至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受伤的人被自己并肩作战的伙伴扔进大海,150人的梅杜萨之筏,最后的生者仅有10人。但这场惨剧并没有终止,当局的掩盖及了事的态度,让木筏上的幸存者无法接受,最终这样一次事件被如实写成报道,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当然这并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局,那些获救的人心灵永远没有得到安宁,经过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后在莫大的自责中死去。
曾和表姐讨论过这个问题,她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她教孩子是选择做那11个孩子,不做阿兰。可是如果都做阿兰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那11个孩子在长大后会不会终生后悔把那个满头红发的可爱孩子扔进大海呢……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度苦寒的人生呢?
网友评论